半个世纪:胡适与韦莲司的精神恋(3)_中国健康时报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女性 > 两性 > 正文

半个世纪:胡适与韦莲司的精神恋(3)

2019-06-19 01:44 作者:

一直要到十年以后,胡适才会知道他这些报告新婚燕尔的信,是如何咬啮着韦莲司的心。因为韦莲司已经爱上了胡适。1927年3月,胡适在访问英国、美国以后,到绮色佳(康奈尔大学所在地)小住几天。4月17日,是韦莲司的生日,当时胡适已经在横渡太平洋返国的轮船上。韦莲司在当天写的、但显然没寄出的信里,石破天惊地,娓娓道出她十年前收到胡适来信时的心情:“我今天重读旧信,读到那封宣布你即将结婚的信【即胡适1917年11月21日的信】,又再次地让我体会到,对我来说,那是多么巨大的一个割舍。我想,我当时完全没有想跟你结婚的念头。然而,从许多方面来说,我们【在精神上】根本老早就已经结了婚了。因此,你回国离我而去,我就整个崩溃了。”韦莲司在这句话的旁边,加了一句眉批:“自从接到你1917年11月的那封信以后,我就再也没有勇气去重读你的旧信了。”(Williams to Hu, April 17, 1927. 见江勇振:《星星、月亮、太阳:胡适的情感世界》)

韦莲司(Edith Clifford Williams),出身于新英格兰望族,其父是康乃尔大学的地质学与古生物学教授,其母出生于耶鲁大学所在的纽黑文。韦莲司生于1885年,比胡适大6岁。她从小就有绘画方面的天分。1903年,她在耶鲁大学念过一年美术。她在纽黑文时期的作品,现在收藏在耶鲁大学一个美术馆的特藏室。但耶鲁大学美术馆所藏的,是她写实主义时期的作品。1914年,胡适与韦莲司认识的时候,他不知道,那正是韦莲司在纽约艺术界初露锋芒的时候。在同纽约一些叱咤风云的前卫艺术家来往之后,她的画风丕变,一反她从前的写实路线。很可惜的是,韦莲司在1918年父亲过世以后,就放弃了她在纽约的艺术生涯,搬回绮色佳陪母亲生活。尽管韦莲司与她母亲之间,存在着极大的爱和矛盾的张力,在母亲需要她的时候,她为了爱而牺牲自己。

胡适第一次用韦莲司这个译名,并附有她的英文全名,是1914年10月20日的日记。他记录他们前一个周六,也就是17日下午,一起散步三个钟头的经过。当晚,胡适在韦莲司家晚餐,一直到九点才回家。(胡适,《胡适留学日记》,第二册,第428~429页)从这一天开始,胡适与韦莲司不但经常见面,打电话;而且虽然同住在绮色佳,还互相通信。那年的感恩节,胡适到韦莲司家吃饭。当晚韦莲司不在场,因为她已经在一个星期以前回纽约去了。晚餐后,胡适回到住所,写了一封可能是他一生中唯一一封“少年维特”式的信给韦莲司:

上星期四夜里,我心里非常怅惘,因为寒风把我窗外柳树上的叶子全都吹光了,害我不能为你折下一枝柳条,来作为送别的礼物!而且,我也没有拍下任何照片。我没有办法用笔墨来形容,我是如何地珍惜你这几个月来——喔,多么短暂的几个月啊!——给我的友谊和好意。我不知道贵国的规矩是否允许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说,她是最能善解其意、最能启发他的朋友?如果这句话是不能说的,我认为是这个规矩有问题。(Hu to Williams, November 26, 1914)

胡适曾告诉韦莲司中国古时有“折柳赠别”的做法。心思细腻的韦莲司,由于即将回纽约,便送给胡适几张她从纽约公寓窗口拍的秋柳图,作为赠别礼。(胡适,《胡适留学日记》,第二册,第464~465页)胡适本来想要折下他窗外真正的柳枝,来作他回赠韦莲司回纽约的送别礼,奈何寒风吹掉了所有的柳叶,柳枝无叶不成美,害得他不能回报韦莲司“折柳赠别”的诗情和美意。

江勇振说:“我们说这封信可能是胡适一辈子独一无二的‘少年维特’式的信,因为虽然胡适后来还谈过恋爱,他已经不再是一个初出茅庐的生手;后来功成名就的他,已经难再有那种情窦初开的青年,心动时像小鹿冲撞、进退失据的心境。”此后,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胡适竟给韦莲司写了一百多封信,并说,“此两年中之思想感情之变迁多具于此百余书中,他处决不能得此真我之真相也。”(胡适,《胡适留学日记》,第四册,第1137页)

胡适在日记里一再地赞扬韦莲司,说她“极能思想,读书甚多,高洁几近狂狷”。其“狂狷”显示在她的服饰和发型上:“虽生富家而不事服饰;一日自剪其发,仅留二三寸,其母与姊腹非之而无可如何也,其狂如此。”(《藏晖室札记》,1914年10月20日)“女士最洒脱不羁,不屑事服饰之细。女士所服,数年不易。其草冠敝损,戴之如故。又以发长,修饰不易,尽剪去之,蓬首一二年矣。行道中,每为路人指目。”(同上)韦莲司最“狂狷”的地方,在于她根本不把性别陈见放在眼里。韦莲司的全名是Edith Clifford Williams。“伊蒂丝”(Edith)是个很女性化的名字,“克利夫德”(Clifford)则是男性的名字。韦莲司自从投身前卫艺术开始,不管是在她的画作上或者是来往信件上,都自署为“克利夫德”。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