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 > 百科 > 内容

寻找杨四妹:一位麻风病康复老人纪实(5)

2019-03-14 19:44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阿狸

寻找杨四妹:一位麻风病康复老人纪实

手续不全,大家做最后一搏
就在我们紧锣密鼓筹备之时,突然收到来自泗安的消息,康复中心刚刚得知杨四妹没有身份证,不符合被泗安托养的条件。
医院通知我们先回泗安,等慢病站补办了杨四妹身份证和其他相关手续后,下次再来接她。
此消息似一盆冷水当头泼下,我们和慢病站的人顿时沮丧。
夜长梦多,谁知道漫长的等待中,又会发生什么,杨四妹能不能最终圆梦泗安。
不能坐以待毙,短暂无语后,大家随即行动,陈站长带着我们一起赶到平远公安局,试图说明缘由,加急办理。岂料,大门都不让进入。
陈站长不死心,不停拨打方方面面的电话,包括县领导。大家听说泗安医院愿意接收山上最后一个麻风康复老人,都认为是大好事。于是,一路绿灯。县卫生局、镇卫生院、镇政府、镇派出所……,我们跟在慢病站后面,马不停蹄奔走着,争取用最快速度,为杨四妹办好相关手续。
赖主任不赖,解开最关键一环。
第二天一大早,他赶到慢病站,翻箱倒柜,希望找到一些能证明杨四妹存在的书面材料,这将关系到能否顺利办理身份证。
终于如愿。
我们来到慢病站时,他激动地摊开一堆材料,杨四妹的病例档案上记载了杨四妹1950年发现麻风病和1958年的入院情况、1973年坪洲医院出具的病理组织报告,还有一本封面斑驳的《发现麻风病人登记册》,是手写线装本,她排在第一页的第九位,上面注明的入院日期是1958年12月。
带上这些如出土文物一般珍贵的材料和希望,我们急忙奔向仁居镇。

寻找杨四妹:一位麻风病康复老人纪实

举着报纸拍证件照
明嘉靖年间1562年至1953年,仁居镇曾是平远县治所在地,也曾号称中国最小县城。
当年红军反围剿之后,朱德、林彪都来过这里。
眼前,大事催人:去派出所,进卫生院,联系证件照相师傅,一步步走得颇为顺畅,中午前,诸事搞定。
路上,谢姑娘急忙和泗安康复中心报喜:“我们这边没问题了,你们可以出发。”
顾不上吃午饭,我们一行6人:卫生院院长、慢病站陈站长、赖主任、派出所委托的摄影师,乘卫生院的救护车急速上山。
一到野湖,我们马上请出杨四妹。
两人拉开一张白色背景布,拍了几张证件照,又摊开一张当天的梅州日报,由杨四妹举在胸前,再拍了一张照。这是应派出所要求,用来证明人物和时间的同步。
还有个插曲挺有趣。拍照前,谢姑娘拿来梳子给婆婆认真梳头,希望拍出的照片更美。这个平常举动,我早已见惯不惊,想不到,慢病站的人大为感动,一再问我要梳头照片。我说,没来得及拍,每次去康复村,她都这样做,已经成她的规范动作了。

寻找杨四妹:一位麻风病康复老人纪实

告别最后的小菜园
杨四妹的小菜园面积不足一分地,一侧靠墙,其余三面用栅栏围起来,一块小木板做成门,防止羊群鸡群进入。漫长岁月里,这是她粮食之外唯一的营养来源。
为了生存,她与小菜地朝夕相处。野湖没有厕所,菜地也成了杨四妹的如厕处,爬着去方便,顺便给蔬菜施肥。
在我20年记者生涯中,无论拍照还是摄像,极少摆布。眼下却实在忍不住,一反常态,请求赖主任帮忙翻译客家话,希望能录一段杨四妹种菜的视频。
一个四肢残疾无法正常行走的老人,每天要去料理20米开外的菜地,在她,习以为常,于我们,却是震撼一幕。这项延续了几十年的生活内容即将终结,应该记录下来,感动更多人。
幸好,婆婆没有丝毫推诿。她和小菜园有感情,也许,即将永远离开野湖前,再去看一眼小菜园,也是她的心愿吧。
她用残疾的双手扶着一只塑料桶,装了小半桶水,跪着,每爬一步,随即往前推一下水桶,爬到菜园,她用门边的竹杆拨开小木门,两只残腿轮流跨进去。
在杨四妹精心照料下,菜园的菜长得很好,有萝卜和大青菜。她吃力地浇了几瓢水,又顺手摘下了几叶大青菜。
爬出菜园,她认真将小木门关上,防止鸡和羊进入,尽管她明天就要离开了……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