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猫闯祸,四妹饿了三天 黄良君是2015年担任平远县慢病站站长的,第一次上山他就发现了险情:杨四妹收养的小猫踏翻柴堆,几根木柴顶住厨房门,杨四妹进不去,眼巴巴饿了三天。
黄站长说,我们很容易就推开门,但是只能爬行的杨四妹却陷入等死绝境。
那一次,黄站长激动万分,回去后对下属们说:“你们都应该上山去看看,让心灵受一次震撼。”平远慢病站财力有限,去年还一度出现发不出工资的囧况,面对这个历史遗留下来的极端苦难,他们很无奈,更无法派人贴身照顾杨四妹。
建院时,当年的大庙被保留下来,一部分面积被隔成若干小房间作为宿舍,杨四妹在里面住了很多年。
2004年,修建了三间新房子。十多年过去,新房子也旧了,还不断漏雨。
不久前,黄站长上山,请附近村民帮忙维修,却不料,出再多钱都没有人愿意干。
这个广东省第一个消灭麻风病的地方,至今也未能解开人们惧怕麻风的心结。
黄站长无法想象,四肢残疾的杨四妹,独自一人在山上是怎么活下来的。她从没下过山,根本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她的记忆和印象还停留在50年代。
有一次,黄站长随手掏出一包餐巾纸,杨四妹见到很好奇,不知餐巾纸为何物。
为此,黄站长又是好一番感慨。
难怪,黄站长对于泗安医院同意接收杨四妹一事特别感谢,也十分急迫。
他几次在电话中问:“你们什么时候来呢?在野湖,老人家随时会有问题的。”
在慢病站开救护车的梁师傅2002年开始进入野湖,在这条不叫路的路上跑了很多趟。
他印象最深的是冬天,山上海拔高,外面下雪,水塘结冰,屋子里没有一点取暖设备,杨四妹只能裹着被子蜷缩在床上。遇到出太阳,她就爬出来,跪在门外,让冬日的稀有阳光温暖一下冻僵的身体。
她还会让梁师傅捎带一些酒,酒很廉价,连咸菜也没有,就这么小酌几口,用来取暖,也麻木一下孤寂,打发冬日的漫长。
再多钱,也请不到人挑担子2016年4月8日是个载入史册的日子:在山上住了近60年的杨四妹即将被抬下山。
野湖从此走进历史。
从1956年由梅县卫生局李怀雪局长选址,到最后一个麻风康复者杨四妹离开,整整60年,野湖麻风院村走过一个甲子,演绎了一个由始而终的中国麻风隔离区的经典历程。
30年前的“撤院留村”符合当时的形势,但对于杨四妹却是严峻的生存考验。
过去有医院相伴,医疗和生活都有一点保障。如今,生死存亡只能听从命运安排。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16年4月初,因为泗安医院的一个决定得以改变。
接走杨四妹像是一场战斗。
紧张有序,有激情,有挫折,有悬念,还有扑面而来的感动。
我和谢姑娘先期从泗安赶到平远县城,落实杨四妹下山的诸多问题。
最大的顾虑是最后几公里,原计划让杨四妹乘坐救护车下山,再转乘我们的车。但那几公里路况实在糟糕,从来没坐过车的杨四妹很可能无法忍受。
为此,慢病站的赖主任想到一个好办法:请人挑她下山。担子一头是不足40斤的杨四妹,另一头挑块石头。他去联系当地村民,不料,希望彻底落空。出再多钱,也没有人愿意。
无奈,我们又想到用担架抬她下山,村民不挑,我们抬。慢病站和泗安人齐心协力,再难也要接她下山。
很快在仁居镇卫生院找到一副担架,突然想到,担架应该系上背带,省力气,也安全。
赖主任说,农村妇女背孩子用的布带子应该可以。于是去买,正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