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性 > 两性 > 内容

中美考古学者:探寻早期中国文明(5)

2019-03-09 18:55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阿狸

圆桌讨论:李旻教授(右一)就部分辩论结果向听众做英文解释

之后,李新伟研究员就听众所提出的中国文化和玛雅文化之间的相似性,援引张光直先生早年提出的“中国-玛雅文化连续体”假说对此现象提出解释。李新伟研究员还对社会崩溃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接下来,李旻教授就良渚文明的发展高度及其对周边其他文明的世界观以及早期中国的讨论大多以良渚的衰落为前提的做法对刘斌所长提问。刘斌所长回应,一个社会的衰落并不能代表其所对应的文化的彻底消亡。目前所普遍认为的后良渚时代的衰落其实还是囿于目前考古发现的不足所导致的,即我们目前还未发现后良渚时代高等级社会阶层的物质文化遗存。此外,刘斌所长还提出了东南地区和中原地区在政治架构上有着本质的区别。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其实就是代表着一种政治架构的转变与重构。刘斌所长还强调了东南地区在夏商时期考古发现上的严重不足可能影响到了我们对该时期长江下游地区社会面貌的正确理解。但张弛教授和李旻教授就为何良渚遗址数量那么多,叠压在其上的钱山漾-广富林文化的晚期遗址为何如何至少提出质疑,并指出,如果开展了系统的调查和发掘,在发掘下层早期的遗迹时是不太可能漏掉晚期遗存的。李水城教授对此困惑提出另一种解释:即也有可能是晚期堆积受后来人为扰动太大而缺失。同时,李水城教授也指出,不可否认的是,长江下游确实在龙山时期受到了来自北方黄淮流域和来自南方闽浙地区的影响,并对这种南北夹持的局势所造成的社会影响提出探讨的必要性。水涛教授则补充了早年南京大学地理系对长江下游地区的自然环境研究的成果,指出后良渚遗址的缺失或许是自然因素造成的结果。
叶斐教授随后补充道,社会崩溃的研究需要十分明确地区分两个问题:在具体的考古情景中发生了什么,以及在更大尺度的文化系统中发生了什么。叶斐教授就问题的第一层次对陶寺宫城废弃进行发问,对于第二个层次的问题则用早期城市的衰落和早期王权政体的接踵出现之间的关联性及其启示进行发问。罗泰教授补充道,叶斐教授的这两点意见十分中肯,并援引良渚和石家河文明的精神文化遗产在文明衰落或崩溃后在中国青铜时代并未彻底消失来回应叶斐教授的第二层次的问题。 郭伟民所长就石家河玉器组合中常见的锥形玉器和镂空玉雕在大汶口文化也十分常见的现象指出,长江中游地区与黄淮地区的联系要远强于和长江下游地区。随后,李旻教授就石家河玉器、陶寺玉器皆属于龙山时代的范畴对栾丰实教授的海岱玉器文化起源说追问。即以祭祀玉器为主要内容的信仰体系似乎是同时形成的,而非有中心和边缘以及年代早晚之分。栾教授回应道,虽然后来红山文化大量玉器的发现将大汶口文化玉器文化发展程度矮化了,但南北传统中共有的玉玦在本区域的完全缺失以及一些本地特色的玉器比如牙璧的传播还是支持海岱地区是史前玉器文化重要中心之一的说法。

中美考古学者:探寻早期中国文明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