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性 > 两性 > 内容

中美考古学者:探寻早期中国文明(4)

2019-03-09 18:55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阿狸

圆桌讨论:刘莉教授(右一)就相关问题向其他学者发问

在相互辩论些许之后,李旻教授对在座唯一的一位非中国考古学背景出身的叶斐教授提出问题:您从八九十年代就出版关于古代国家与文明崩溃的考古学专著,您认为西方哪些理论与方法对中国考古学目前的研究范式和架构仍有启示?中国早期国家的起源和形成的探讨又如何给世界其他地区的国家形成研究有独特的贡献?叶斐教授根据自己对美索不达米亚国家演化长期的研究经验,指出了中国文明和国家形成的特殊性,即渐变式的演化路径。因此,中国考古学家在研究国家形成的时候没有必要去照搬其他核心文明地区的理论模式。其次,叶斐教授还就自己长期感兴趣的社会崩溃课题对本次相关的专题报告进行了点评。诚然,龙山社会的崩溃可能正如张弛教授指出的是由于外来族群的入侵、传染性疾病的传入或者是气候环境的灾变导致的。但叶斐教授也呼吁中国同行也同样应该关注造成社会崩溃内源性的因素,比如权力结构的嬗变、不同利益和权力集团之间的斗争、区域性贸易网络的中断等诸多因素。叶斐教授还提醒大家应该摒弃国家形态即是超稳定性结构的假设,恰恰相反,国家系统往往是极不稳定的,并援引玛雅文明在后古典时期的崩溃为例进行说明。叶斐教授更倾向用密西根大学华翰维(Henry Wright)教授提出的政治试验(political experimentation)这一概念来描述这种早期国家的出现,并指出良渚、陶寺、石峁为试验性城市(experimental cities)。叶斐教授还对李水城教授的“丝绸之前的丝绸之路”专题报告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并就自己近期对贸易网络的研究对此报告提出一些研究建议:除了根据物质文化的连线勾勒文化交流的线路之外,是不是还应该从经济和贸易的角度对这些物质文化遗存进行解释,即到底是什么人通过何种方式、因何原因对这些物质文化遗存进行移动?紧随其后,罗泰教授对史前丝绸之路的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并提出了所谓的“青金石困惑”:中国早期文化对铜器和玉器的重视完全不能解释青金石这种中亚贵重玉石在早期中国考古证据中的完全缺失。
李旻教授随后就“青金石困惑”对在座嘉宾,尤其是研究中国西北早期文化交流的专家们水涛教授、王辉所长、李水城教授提出问题:鉴于与中亚绿洲城市有直接往来的欧亚草原遗址也没有青金石发现,中国青金石的缺失是否是文化过滤的结果?早期海贝在中国西北的出现是不是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青金石困惑”的缺憾?水涛教授做出回应,目前根据海贝的分布来看,最早还是在中国西北,并且很可能是来自于波斯湾或印度洋的热带水域。李水城教授、王辉所长也持同样观点。李水城教授还用自己近期对早期串珠的研究经验来支持中国西北地区是早期文化交流主要通道的观点。栾丰实教授则从中国东方沿海早期考古遗址完全缺失货贝的观察出发,间接支持了“中国西北通道说”。他随后就牛河梁遗址积石冢冲沟出土玉仿贝的现象提出对红山文化贸易网络的思考,无论货贝造型来自中国南海还是波斯湾,都对我们对公元前四千纪末红山文化所处的史前中国社会的互动规模与结构的传统认识具有空前冲击。栾丰实教授未排除中国北方草原通道的可能性,但对年代持保留意见。罗泰教授补充到,这些玉仿贝也可能是后期夏家店下层人群遗留的,因为牛河梁遗址本身就是多时期的一个复合型遗址。

中美考古学者:探寻早期中国文明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