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幻:爆款成功不可复制,继续守望“黄金年代”(3)
然而无论是2017年获奖的《重生之超级战舰》还是2018年的《深空之下》都面临着一方面属于“网文”边缘作品,另一方面难被“科幻迷”认可的尴尬处境。《深空之下》541万的总点击排在起点科幻频道的100名之外,并无深厚的粉丝基础。
网文写手 kourara 如此吐槽科幻网文圈的现状:
“推荐位上全都是美漫、诸天、末世,披着科幻皮的玄幻。我在科幻作者群里混过,发现大多都是认为都市(题材)竞争激烈、科幻(题材)好混一点的,所以书的平均质量其实远不如都市区。”
当然,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科幻、奇幻之间森严的边界也在日益模糊,读者已经不像中国上一代的科幻迷那样追求“硬核”。伴随着网文成长起来的95后、00后群体也必将创造出“网文特色”的科幻文学。
科幻网文的热度也在不断升温,在起点中文网作品分类下,科幻类作品数量已经达到了17万4000部,超越了奇幻类作品,成为仅次于玄幻、都市的第三大热门类别,这与站方对于科幻作品的流量和积分倾斜密不可分。
而2018年《学霸的黑科技系统》打破了科幻题材作品24小时订阅记录,虽然不脱学霸开挂点科技树的套路, 但在知识的严谨性方面胜出了过去的科幻网文,证明了网文读者的口味也在不断提高。
相比于传统出版高昂的创作门槛,三位数的创作者基数,下一本《三体》更有可能出现在这里。
随着微博、知乎、头条号、豆瓣等化阅读平台的出现,这些更加开放、更利于传播的社交内容平台,成为科幻创作新人崭露头角、吸引粉丝的最佳载体。
2019“科幻春晚”概念海报
自2016年起,“科幻春晚”这一并不为大众熟知的线上主题创作活动开始举办,在科幻迷中流行。2019年的科幻春晚,以“故乡奥德赛”为主题,从腊月十六到正月十二,连续发布23篇科幻小说、6篇解读,并创造了1600万人次的阅读。
“科幻春晚”的幕后总导演是科幻文化品牌“未来事务管理局”。在“局长”姬少亭看来,“科幻春晚”主打中文科幻,流量相比于网文也并不逊色,他们借助这一品牌,让其旗下签约的作家集体亮相。
科幻文学是科幻产业的上游“水源”。未来事务管理局曾尝试以 MOOK 方式,组织科幻短篇的结集出版,相比于杂志对于作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多次促成国内外科幻文学群体之间的交流和“同台竞技”。
在这样的创作模式之下,未来事务管理局已集结了国内科幻创作领域的一批生力军。签约作者之一“昼温”,在今年4月获得了乔治·RR·马丁创办的“地球人奖”。
相比于网文的点击量至上,姬少亭更看重“专业读者的认可”。她认为,未来这会是一条与科幻网文并行的创作之路,“曲高却并不一定和寡”。
影视:编剧奇缺、科幻网剧“雷声大雨点小”
“正是因为专业的科幻编剧缺乏,所以只能从文学作品中寻找好的故事。”点燃了国内“科幻IP热”的刘慈欣,对近几年“疯抢”科幻IP的现象直言不讳。
在国内,专业的科幻编剧是比科幻作家更稀有的物种,《流浪地球》之所以有七人团队通过编剧软件分工协作,一方面说明在世界观架构、自然环境、社会生态设计方面的深入细化,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国内综合性科幻编剧的稀缺。
青年科幻作家陈楸帆在2019年3月接受钛媒体采访(摄影/钛媒体 孙林徽)
在娱乐资本论的“金河豚科幻IP价值榜”上,作家陈楸帆的《荒潮》名列榜首,由刘宇昆翻译的英文版也刚刚推出。
在接受钛媒体采访时,陈楸帆透露,《荒潮》正由一家英国公司做电影开发,剧本由一位传统舞剧的编剧创作。这让他感到十分惊讶,“因为在我理解,他原来写的那些东西跟科幻是完全没有关系的,但他写出来的东西从科幻或类型片的角度,我觉得出乎意料。”
事实上,这就是成熟市场专业的编剧训练的结果,对于类型片叙事架构的驾轻就熟,使之面对异域文化背景也可以做专业拆解。由于之前在国内没有用武之地,所以科幻编剧的培训体系近乎一片空白。
据《澎湃》美数课的不完全统计,2011年——2018年,在广电总局备案的科幻元素电影剧本数量多达286部,从2011年的不到10部,一路攀升到2016年的79部,2018年则又滑落到了30部左右。不仅囤积居奇的科幻小说IP形成了“堰塞湖”,未能投拍的科幻剧本也越堆越多。
而视频平台筹备中的科幻网剧,也处于“雷声大雨点小”的状态,尚未像 Netflix 一样推出过一部爆款科幻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