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内容

今日舆情解读:对国产疫苗的信任危机需尽快消除(4)

2019-03-18 15:04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默克

腾讯网专题《理性并严肃看待“婴儿注射疫苗后死亡”》指出,疫苗无小事,不管对于政府还是个人都是如此。正确地认识疫苗,理解这次公共卫生事件相当重要。因注射乙肝疫苗死亡非常罕见,起初被归咎于疫苗的基本都是“偶合死亡”,从疫苗属于不同批次来看,出现质量安全问题的可能性相对较低。深圳新生儿接种疫苗后立即死亡不能说明问题在疫苗,类似情形早已有之。但在权威的尸检结果出来前,一切并没有定论。而从几个现象来看,本次事件是安全事故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并且需要高度重视。

任由抵制情绪蔓延代价或许很惨痛

历史教训表明,公众误解疫苗,最终误了公众健康。在国外有几起非常著名的案例。1974年,英国有报道称接种白百破疫苗后发生36起严重神经系统反应。电视新闻持续报道此事,公众丧失信心导致接种工作中断,接种率从81%大幅下降到31%。但随着疫苗接种率的下滑,发病率由接近之前的1/10万上升至100/10万~200/10万,从而形成了百日咳的疫情。

日本在同一时期也因为媒体报导白百破疫苗的不良反应而发生了与英国几乎完全相同的一幕:白百破疫苗接种率从1974年的80%下降至1976年的10%;1979年百日咳疫情流行,出现1.3万余病例,41人死亡的后果。

1998年英国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一篇论文,称麻腮风疫苗可能引发自闭症,经媒体报道后,不少家长拒绝为孩子接种该疫苗。6年后,英国麻腮风疫苗接种率由最高时期的92%降至81%。该论文观点还波及欧洲其他一些国家和美国,引发了全球范围的“疫苗抵制”运动。

但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等机构开展了长期研究后,最终并未发现麻腮风疫苗与自闭症存在关联。2010年,英国医学总会吊销了该论文作者的行医资格,《柳叶刀》也撤下了相关论文。但自论文发表以来,被波及国家中已经积累了大量未接种疫苗的的麻疹易感人群,麻疹疫情一触即发。

目前媒体、网友对事件有若干不正确的认识

有分析指出,目前一些媒体、网友对事件的其他看法也有些偏差。

首先是认为国家应该在13日及时叫停所有康泰乙肝疫苗产品,否则的话至少17日的深圳男婴就有可能幸免。这个看法有些事后诸葛,从13日的通告来看药监局只知道两起死亡案例,两个批次,不确定确凿死因,仅凭这些条件还难以确认所有批次都存在风险。然后深圳案例出来事态升级,卫计委和药监局却未像之前那样公布疑似问题疫苗的批次和流向被认为是有意隐瞒。这个指责是不成立的,因为现在已经不是批次问题,如果疫苗真有问题,那可能所有批次都有问题了。

其次,一些媒体在报道时称“康泰疫苗多次涉事”,从给出的材料来看指的都是“广东揭阳44名小学生接种康泰乙肝疫苗后出现呕吐反应”,但这起事件已经被证明是“群体性心因性反应引起”,而这的确是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一种原因,因而并不是疫苗的问题。所以目前还不能说康泰在疫苗生产中有过劣迹。

再次,有媒体引述疫苗专家的话“现在免疫规划要求出生24小时内就要注射乙肝疫苗,导致偶合反应比较多”,进而提出质疑“新生婴儿是否需要出生24小时内必须接种乙肝疫苗?”,这实际上是没理解什么是“偶合反应”。这位疫苗专家其实想表达的是,刚出生的婴儿由于母体到外界的环境变化,本身死亡率就较高,这时候注射疫苗,容易与其他病症“撞”在一起,导致归咎到疫苗、但实际上是其他病症造成的死亡比较多。如果乙肝疫苗晚一个月打,的确偶合反应会减少,但对婴儿死亡率实际上没有任何影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给中国这种乙肝病毒流行度高国家的的方案,就是在围产期即出生24小时以内普打乙肝疫苗第一针。

最后,还有一些人受此前媒体“写不写‘偶合’,很多时候是良心判定”的说法影响,认为“偶合反应”是政府、医院和疫苗生产商故意蒙人、用来推脱责任的说辞。的确可能存在这种情况,但这不代表“偶合”是个伪概念。在美国,有“国家疫苗伤害补偿方案”,但申请的人中,只有1/4能拿到补偿,其余3/4也因无法确认伤害与疫苗有关(很多就是偶合反应)而被驳回。

对疫苗的负面评价和卫生部门缺公信力、媒体缺专业素养有关

疫苗解决了曾深深困扰中国人的天花和麻疹,要说“上医治未病,防患于未然”,疫苗当之无愧。但为什么国人对疫苗的信任度就是不高呢?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