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 > 百科 > 内容

【专访】作家张翎:贫穷会黏在人的身上,像他的另一层皮(5)

2019-06-16 02:30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

张翎:其实我不太愿意讲自己的事,你不拷问我的时候我的话题不太多。很多人对我经历的磨难不太了解,我觉得个人经历的跟时代比没什么好说的,是一粒尘埃,所以小说里几乎不写。人物的眼睛是我的,经历不是我的。《向北方》的故事不一定是我的生活经历,但肯定是我的思想经历。我在听力康复诊所看到过许多病人,除了正常的听力退化的老年人,还有战场上退役下来的一战二战的军人,我在上世纪90年代时接待过一战的老兵。为什么一战二战的老兵这么晚才去诊所呢?在过去的年代,听力障碍不会被认为是件很严重的事情,而且有的听力障碍在年轻时不很明显,年老时才显现出来。接待这些老兵,我会猛醒、震惊,可以看见他们在战场上经受的那种东西。我们常常说战争结束于什么什么时候,其实战争不是结束于那个熄火的瞬间,战争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地震也是一样。我说的战争和地震都是极端的灾难的例子,生活中也有比这些小的例子,我特别想写那些经历灾难又幸存的女人、生命力特别强盛的女人。这个在之前的江南题材里没有,在《向北方》里有,在《向北方》之后的每一部里都有。

界面文化:在《向北方》之后,经历灾难又幸存的女人成为了你作品中不断重复的小说人物形象,但是在诊所里见到的老兵多是男性吧?

张翎:有时候他们也会带太太来,讲一些生活经历。有一个老兵你怎么劝他戴助听器他都不肯,他觉得助听器是和无助衰老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再三地劝说他,他被逼得没办法了才戴了一副。走出去的时候,他听见了诊所养的金丝雀的叫声——诊所养了金丝雀,让病人在等待的时候觉得不那么漫长——他突然站住了,流下了眼泪,他说,我已经三十年没有听过这么美妙的声音了。金丝雀的叫声是3000赫兹以上的,老兵因为听力损失,2500赫兹之上的声音就听不到了。所以战争是什么时候结束的?对中国来说,抗战是1945年8月15日结束的吗?那只是战争某个阶段的结束,对某些人来说,战争是持续一辈子的。

界面文化:有人评价你的小说有中国传统世情小说的味道,你认同这种观点吗?

张翎:我觉得我在变化。“江南三部曲”跟章回小说还有点像,后来是有演变的;早年我觉得故事很多,现在觉得天下无新事,重点是怎么把故事讲好。最近的几部小说我已经对小说的形式有所觉醒,《流年物语》是用十件东西从各个角度回忆一个人,《劳雁》是幽灵叙事。这个觉醒也跟我常年的阅读有关系,因为我的专业是英美文学,早些年的阅读比较偏重西欧和北美的经典作品。我现在会反思什么是经典,经典是一部分有话语权的人坐在那里决定的。在经典形成的时代里,西欧和北美的声音更大,拉美、南欧、澳洲都不太在视野里。

界面文化:所以你认为,你的小说其实也没有那么像中国传统世情小说。

张翎:我不想说中国传统,而是说小说传统,狄更斯的写法也跟中国的小说有点像,他的小说相当市井、人物巨多,我的《金山》里有话的人物也有75个。现在我就不会这么写,会把聚光灯打在几个人物身上,变化是必要的,变化是生命力的象征。我不太喜欢成熟这个词,成熟在生物学上就是要死了,瓜果成熟就是要落地,我能不成熟就不成熟,别人不喜欢也没有关系,更重要的是写出了内心想写的东西——如果全天下的人都说一本书好,这就有点恐怖、有点法西斯的味道了。

【专访】作家张翎:贫穷会黏在人的身上,像他的另一层皮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