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 > 百科 > 内容

厦门日报新闻大篷车“走基层 看变化” 破解蔡塘(3)

2019-03-27 22:18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蒙多

  如果有一天,又有新兴产业在蔡塘蓬勃而起,又有新概念从蔡塘人口中讲出,也许人们还会笑着说:“看,又是蔡塘!”

厦门日报记者走进蔡塘金厝边养老院,倾听老人们的故事,感受蔡塘的变化。

蔡塘金厝边养老院的老人向本报记者讲述蔡塘故事。

  人物

  老蔡塘人王逞凯

  既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

  “看,这张是年轻时的我,这张是当年的老厂房……”坐在办公室里,蔡塘社区居委会主任王逞凯抽出了一本旧相册,一页页翻给记者看。

  照片上的王逞凯,显得朝气蓬勃、干劲十足。时间回拨到上个世纪90年代初,那时候的他还在学校里读书,蔡塘正迎来巨变。好立工艺美术有限公司的进驻,拉开了外资和内地企业在蔡塘的办厂热潮;到1992年底,这里的企业已有30多家。

  那一年,蔡塘原村委会书记叶文德前往杭州学习农村办厂的先进模式。在他的努力下,杭州的技术人员专门来到蔡塘,指导办厂。

  毕业后的三年里,王逞凯在外资企业里工作,积累经验。很快,他的人生轨迹迎来了转变——在叶文德的鼓励下,王逞凯辞职前往杭州的农村工厂,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回来后,他以副厂长的身份在钢管厂就职,那一年,他24岁。

  时代变迁,蔡塘人寻找着产业升级的风口,王逞凯的职业生涯也随之改写。步入新世纪,通过发展股份制经济完成原始积累的蔡塘,开始寻求向第三产业的转型。2003年,随着叶文德等老一辈“两委”的退休,包括王逞凯在内的一批新鲜血液进入社区,走上服务群众的岗位。三年后,王逞凯当选社区居委会副主任。

  此后, “蔡塘模式”开始发力。在时任社区党委书记曾敬礼的带领下,建设社区发展中心,成为全市首个集体商业发展项目,每一位居民都能“月月分红”;成立资产管理委员会,所有资产由全体股民共有,由专人监督;建设我市首家居民入股建设医养结合养老院,瞄准高端产业补民生短板……这一切,王逞凯既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

  如今,担负起让蔡塘社区越来越好、百姓越来越富的责任,王逞凯坦言,既有压力、也是动力。“老一辈打下的江山,我们不仅要守好,更要想办法发展得更好。”一代代蔡塘人不断传承的改革创新精神和拼搏奋斗之风,将成为蔡塘继续走在时代前列,发展争先的法宝。

  新蔡塘人徐新济

  用画笔记录幸福生活

  一张铺开的白纸,上面简单地用铅笔分好格子,毛笔沾着各色颜料一点点描绘着漫画人物故事。徐新济的一天是这样开始的,也常常是这样结束的。

  说到徐新济这个名字,可能许多人不熟悉。但如果提到湖里区的“草根漫画普法达人”、提到《湖娃说法》系列丛书的精美漫画、提到蔡塘社区的2000多期手绘宣传画报……“原来就是他画的呀!”人们都会竖起大拇指。

  作为蔡塘社区法制宣传员兼矛盾纠纷调解员,今年54岁的徐新济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新蔡塘人”。在江西瑞昌老家当过美术代课老师的他,于1993年来到湖里,租住在蔡塘,并在工艺美术厂当画师。

  “实话实说,那时的蔡塘,乡土气息还很浓厚。”聊起25年前的生活,徐新济打开了话匣子。他告诉记者,彼时的蔡塘务农人口占了半数,本地百姓对外来人口的涌入虽有欢迎,却也不适应。虽然大小工厂林立,但那时的蔡塘,各方面生活条件都较为落后。“只有一个菜市场,早晨开市,下午就买不到菜。我要去江头邮局寄钱回老家,来回得走一个多小时。”徐新济笑着说。

  信息相对闭塞的环境下,徐新济想多了解“外面的世界”,于是,他经常去社区居委会看报纸。和社区工作人员熟悉后,他就经常帮忙写标语、出板报。1998年,他被蔡塘社区聘为专职法制宣传员,这一做就是十多年。

  开始做法制宣传员后,曾经的打工经历和老乡们的生活遭遇,都成了徐新济创作的源泉。社区警情、防骗教育、日常生活常识、医疗保健知识……为了出好每一期手写板报,他时刻关注着蔡塘的变化。25年来,他见证了“蔡塘模式”的生根发芽,大型商场、图书馆、出租公寓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见证了“民间110”治安巡逻队带来的安居环境……如今,蔡塘越来越开放,环境越来越好,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丰富了他笔下的画。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