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 > 百科 > 内容

褚时健,走了,我们来重新认识褚时健

2019-03-22 12:31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默克

他思路清晰,却语速缓慢,夹带方言,听的人需要极其认真,才能听懂他的一字一句。尽管外界对老年创业的他多有仰慕,但还是不得不承认,他老了。

褚时健,走了,我们来重新认识褚时健

企业精算师,创造的奇迹

1963年的中国,刚经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三年大饥荒,人民饥苦,生产萧条。

这一年,35岁的褚时健来到云南省新平县曼蚌糖厂担任副厂长。

当时的曼蚌糖厂还延续着老祖宗传下来的古法制糖工艺,耗能大,产量低,两三百员工苦干一年,到头还要亏损20万元。

新平县是一个基本没有工业的特困县。县里也没有钱补贴,都是靠省财政负责平衡。这对于刚刚经历了三年大饥荒的云南省财政而言,无疑雪上加霜。

褚时健,走了,我们来重新认识褚时健

走进工厂,褚时健看到的是:全厂就靠土灶上从大到小的八口铁锅熬糖,烧锅用的是木柴,水磨碾过的甘蔗汁直接倒进锅里熬。

怕熬煳了,工人们边烧火边搅锅,劳动强度和木柴消耗非常大,产量却很低。

因为燃料是木柴,用量又大,多年下来,厂区附近靠江边的树都被砍光了,只有上山去砍,但仍旧满足不了制糖的需求。

面对19公斤甘蔗熬制1公斤红糖要消耗36公斤木柴的低效率,褚时健扼腕感叹:“压缩消耗,减少浪费,就是在变相创造利润。”

他带领工人用煤炭取代木材作为燃料,提高燃烧效率,减少燃料消耗。但提交上来的报表显示,燃料消耗比仍然高达1:5.4,熬1公斤糖还要消耗5.4公斤煤。

这可愁坏了褚时健。

经过细心观察,他发现问题出在炉子上:糖厂使用的褐煤,很松,煤一倒进去还没有充分燃烧掉,就从炉膛里漏下去了。

找到问题症结,褚时健再次向压缩能耗要效益:他把土灶大锅改成锅炉,用蒸汽管道制糖,用块煤取代褐煤。

改良的第一个月,燃料消耗比降到了1:3.3,成本降低,效益自然提升了。

全厂都为新来的副厂长点赞时,褚时健却高兴不起来。他又琢磨起厂区堆积成山的甘蔗熬糖剩下的生产废料——甘蔗渣。

他觉得,这也是浪费。

甘蔗渣能烧,若变废为宝充当燃料,既降低燃料成本,又解决生产废料处理。

褚时健又再次向生产能耗开战:将甘蔗渣发酵成生物燃料和煤块混合使用,糖厂制糖生产能耗比则直接下降为1:0.8。

当年年底核算,褚时健竟然通过压缩能耗,使连年亏损的曼蚌糖厂破天荒盈利了28万,不仅填平了20万元亏损,还有了8万元的盈利,差不多够给整个新平县干部发工资。

时任新平县县委书记普朝柱直称褚时健是曼蚌糖厂的福将,让他分享扭亏为盈的经验。褚时健质朴地说:“省下的就是挣下的。企业要讲效益,就要精打细算搞生产。”

多年后,王石笑称褚时健是一名企业精算师。褚时健认同的点点头,又开始讲述他精打细算种橙子的经验。

曾经的“烟王”,如今的“橙王”

他用一个橙子续写传奇

1999年1月,褚时健因贪污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此时,他的女儿已于河南狱中自杀,夫人也身陷囹圄。这个曾经的“烟王”陨落了。

2002年,褚时健保外就医,75岁的他,决定种橙子,品种是他老家华宁县的传统作物冰糖橙。他向昔日朋友们筹了1000万元,包下了哀牢山上2400亩的政府农场。

他说,当时没敢想搞大规模。搞规模要投资,他投不起,当然,他有个目标,就是把橙子做到最好。所以起了个名字叫“云冠”,意思是云南的冠军。

褚时健,走了,我们来重新认识褚时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要把这个品牌做到大家公认,首先是品质要过硬,在搞品质的过程中我花了十年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花了很多成本,在市场上有人卖到10块钱4公斤,我们当时却要卖10块钱一公斤。”

十年过去,褚橙的规模得到了扩大,“新的基地已经投入使用两年了,到明年才开始试果。我们有个计划,再试四年或到五年,我们的产量会从今天的1万吨增加到6万吨。”褚时健一脸期待。

褚时健,走了,我们来重新认识褚时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互联网顺风车越搭越广阔

计划复制褚橙模式推“褚柚”

能在短时间内把橙子卖到全国有名,褚时健估计还是第一人。

在他的再创业精神背后,一趟互联网顺风车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2012年,褚时健种橙的第十个年头,经过生鲜电商平台“本来生活”网的社会化营销,“褚橙”挺进北上广,顿时成为全国话题。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