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 > 百科 > 内容

传奇落幕:褚橙创始人褚时健因病去世,享年9

2019-03-15 22:46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蒙多

3月5日中午, 原云南红塔集团有限公司和玉溪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褚橙创始人褚时健,在玉溪市人民医院去世享年90岁。

大起大落,浮浮沉沉,一代创奇,就此落幕

褚时健的一生充满传奇:年少丧父,依靠做酒、种地帮母亲谋生,居然也能过得有模有样;扛过枪、打过仗,一度被打成“右派”,却能在下放农场的过程中,让濒临倒闭的糖厂起死回生;接手玉溪卷烟厂,又将资不抵债的烂摊子打造成亚洲第一、世界第五的集团企业;71岁时因经济问题被判处无期徒刑,保外就医后,又以74岁高龄开始创业,打造了风靡全国的“褚橙”,变成名噪一时的“中国橙王”。可以说,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即使面对巨大的打击,依然能够东山再起。他是如何做到的呢?《褚时健传》这本书就详细讲述了他的传奇经历。

本书的作者周桦是著名的人物传记作家,曾经担任《新周刊》杂志社人物类栏目和《21世纪经济报道》“数风流人物”专栏的记者和编辑,出版过《王石这个人》《藏锋-刘永好传》等人物传记。这本《褚时健传》是作者通过王石介绍,经过一年多的实地采访,结合褚时健数万字的自述而写成的。成稿之后,褚时健对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本书写出了我真实的人生”。

在作者看来,褚时健能够在一手烂牌的情况下取得令人咋舌的成绩,靠的是与众不同的为人处世之道。接下来,我就选取褚时健最为突出的特质,为你讲述本书的精彩内容:首先是用创新的手段打开局面。其次,借外力的支撑,把烂牌变成好牌。最后,以专注的力量,取得牌局的胜利。

首先来看第一个重点内容:用创新的手段打开局面。褚时健是以接管一穷二白、常年处于亏损状态的曼蚌糖厂、玉溪卷烟厂等企业开始慢慢发展起来的。最初接手的时候,工厂的职工消极懈怠、设备老化失修,可以说是摸了一手烂牌。后来种橙子,更是在人生最低谷,保外就医的情况下,以74岁的年纪去开拓一个新领域,完全不具备什么赢在起跑线上的优势。尽管如此,每一次在困境中,褚时健都是一方面下功夫钻研技术,另一方面用方法激发团队斗志,靠这两方面的合力扭转颓势,创造了奇迹。

先说技术突破,这也是褚时健一生的一个主旋律,走到哪他都要钻研技术。刚到曼蚌糖厂担任副厂长的时候,褚时健用了一个月时间仔细观察,发现工厂之所以连年亏损,是因为生产成本太高。为了降低成本,他做了两件事。哪两件事呢?说来简单,一件是敲锅,就是把锅底的污垢敲掉,这样就能增加锅底的受热面积,加热快了,就能节省燃料。另一件就是把加工过的甘蔗渣拿来做燃料,取代原来的煤炭。就这么简单的两件事,让糖厂成本大幅下降,利润快速提升。结果褚时健到任仅一年的时间,就实现了扭亏为盈,纯利润达到了11.7万元。要知道当时还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十几万绝对算得上是巨额盈利。

褚时健对技术的追求,不仅限于自己琢磨,还善于引入他山之石。在玉溪卷烟厂工作时,他发现英国莫林公司的MK9-5烟支卷接机效率高,而且工艺精良。在当时国家尚未完全对外开放的情况下,他先后引进了37台套具有国际先水平的现代化设备,花费高达2亿元。有了这些先进的设备,玉溪卷烟厂生产出来的烟叶质量完全达到了国际水准,并且产量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仅1992年,生产量就达到了104.7万箱,比1989年新增利税70亿元。

如果说年轻的时候能钻技术的人还是比较多,那么褚时健二次创业已经是74岁了,种橙子对他来说又是一个全新的事情,他居然还能亲自实地考察、调研、学习、琢磨,不能不说是非常令人钦佩的。在褚时健打造褚橙之前,中国的水果种植基本还是传统的散户种植模式,自然经济的痕迹比较浓重,比如果树的种植密度,上百年来都是一亩地140多棵。褚时健经过实地检验后,认为降低种植密度会使产量上涨,于是他将果树砍到每亩80棵左右,果树的结果量真的大幅度增加了。

剪枝也一样。传统的剪枝只要求在冬季,而褚时健则不同,一年四季都在剪枝。而且,还形成了一套详细的剪枝流程,对一年四季的剪枝方法做出不同的规定。这种工厂式的流水线操作方法,开创了农业精细化管理的先河,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褚橙基地每棵树的挂果量,从最初平均3-4公斤,逐年增加,到2015年,已经达到40-50公斤,超过了农业水平比较高的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实现了国际水平的突破。

不但如此,为了解决口感问题,褚时健还设置了几个试验区,通过计算搭配氮、磷、钾等各种元素的配比,制作不同的肥料进行试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对比和分析,改变了依靠主观经验的传统果树种植方法,给橙树种植带来了浓浓的工业化气息。也正是依靠这些科学管理的方法,褚橙在2014年的销售额为1亿多,纯利润达到七千多万元,这对果农来说简直是个相当巨大的数字。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