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 > 百科 > 内容

一份奏折引出一段名医故事(2)

2019-06-24 11:32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默克

徐灵胎学医是半道出家,他目睹三位弟弟病逝的惨状,而父亲徐养浩也因接连遭受丧子之痛而过早离世,家庭的变故促使徐灵胎走上学医、行医的道路,终于成为一代医家。自《内经》以来的医书几万余卷,朝夕阅览,《清史稿》称他“学博而通,注〈神农本草经〉百种,以旧注但言其当然,不言其所以然,采掇常用之品,备列经文,推阐主治之义,于诸家中最有启发之功。”通读医书之后,经过实践与探索,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对前人的医学著作进行注释或考证,如他认为医学必先弄清经脉脏腑,故作《难经经释》;为了考证药性的真伪,他作《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治病必须讲得出所以然的道理,他写下《医学源流论》,说:“病之名有万,而脉之象不过数十,是必以望、闻、问三者参之。如病同人之异之辨,兼证兼病之别、亡阴亡阳之分…”历史上对伤寒论颠倒错论,各家各持其说,徐灵胎认为“方以类从,证随方定,使人可案证以求方,而不必循经以求证”,而撰写了《伤寒类方》。针对当时的医生“不考病源,不辨病名,不知经方,不明法度”,他留下《兰台轨范》一书。

徐灵胎先后娶周氏、殷氏为妻,育有三个儿子,长子煐,次子爔,三子燝,可惜长子、三子均英年早逝,仅次子徐爔常伴左右。又有五个孙子,可谓子孙兴旺。徐氏家族从务农起步,经过一代代的努力,成为吴江的名门望族。

奉诏进京诊病

一份奏折引出一段名医故事

徐灵胎在民间诊病

徐灵胎悬壶济世,名声大噪,以至于名满朝野,因此两度奉诏进京为高官诊病,这在《清史稿》中有记载:

一份奏折引出一段名医故事

《清史稿》

《清史稿》有关徐灵胎的条目中记载:“乾隆二十四年,大学士蒋溥病,高宗命徵海内名医,以荐召入都。大椿奏溥病不可治,上嘉其朴诚,命入太医院供奉,寻乞归。后二十年复诏徵,年已七十九,遂卒於京师,赐金治丧。”按照这段话,即乾隆二十四年徐灵胎北上为蒋溥看病,四十四年后再度进京。

而同样在《清史稿》人物列传中有关蒋溥的描述:“二十六年,溥病,上亲临视”。袁枚在其所写的《徐灵胎先生传》中则说是乾隆二十五年徐灵胎应召进京为蒋溥看病,二十年后再度北上时,则亡于京城。据《吴江县志》(1994年版)记载:“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徐大椿被诏进京为大学士蒋溥治病。”《徐灵胎年谱简编》则说乾隆二十五年下旨命徐灵胎为蒋溥看病,第二年才赴京。《吴江历史文化丛书》中“吴江先贤”篇章介绍:“乾隆二十五年,清朝文华殿大学士蒋溥患重病,诏访天下名医,刑部尚书秦蕙田首先推荐徐灵胎进京”。那么徐灵胎究竟何年奉诏进京?

文华殿大学士蒋溥(1708~1761)出身于常熟官宦之家,户部尚书蒋廷锡之子,雍正八年状元,字质甫,号恒轩,著名画家,是乾隆皇帝信赖的重臣。乾隆二十五年九月蒋溥生病,“乾隆帝访名医于诸大臣,大司寇秦蕙田首荐灵胎,帝乃遣人礼聘。灵胎适以病,辞”。刑部尚书秦蕙田(1702~1764)即秦道然之子,素知徐灵胎的医术,向皇上推荐他。直至第二年正月,徐灵胎待身体好些才进京。当其他医生不敢直言蒋溥的病情时,只有徐灵胎实言相告:“疾不可治”,“过立夏当逝”,预测死亡日期,结果不幸而被言中,蒋溥于那年四月立夏过后逝世。乾隆十分欣赏徐灵胎的诚朴坦率,“命入太医院供奉”,留其在京城效力,但他以年迈多病为由,执意返乡。他请秦蕙田“转奏辞免,帝许之”。综合以上资料,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乾隆二十五年徐灵胎接旨,翌年进京。这也不难理解会出现不同年份的说法。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