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30日,时值第58届“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暨第24届“中国麻风节”,主题是:“消除麻风危害,保护健康权益”。日前,记者走进位于合浦县廉州镇蛟龙塘村的麻风病康复疗养院,发现在这里生活了半个世纪的麻风病康复老人,心底依然埋藏着对亲人的刻骨思念。可是,由于偏见和歧视,对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来说,亲情是可望不可及的奢侈品。
亲情是一生的最珍贵记忆
听说记者是从北海市里来的,76岁的范老太问:“白屋村变成什么样了?我们曾经在那里住了20多年。”原来,上世纪30年代,外国教会在当时的北海郊区白屋村建起了“普仁麻风院”。
范老太说,她原先姓黄,叫佳良。因家庭贫困,父母把她送给没有子女的范姓夫妻收养,她因此改名范带娣。在14岁那年,她不幸得了麻风病,“爸爸妈妈爱我,不愿送我去医院。为了我,他们受了很多委屈。”范老太说,眼里闪着泪。
在那个年代,人们对麻风病人充满恐惧,避之不及。1953年,在政府的劝说下,养父母把她送进了麻风病医院。
“我住院后,养父母几乎每天都来陪我,还骗我说,其实我是他们亲生的孩子,因为妈妈身体不好,暂时寄养在别人家,后来又接回来的……”“后来,我们从白屋村搬到了这里,路这么远,养父母还是常来看我。有一次他来看我,给我钱,我嫌少,他很认真地把口袋翻出来说‘真的没有了’……”范老太沉浸于回忆中。
“养父去世后,养母坚持一个月来看我一次,带许多好吃的东西来。我也将自己的生活费攒下来,托人带给她。几十年就这样过去了,我也老了。1993年夏天,养母最后一次来看我。1994年春节前,我托人带了50元钱给她。一个月后,那人回来了,什么都没说,只是把钱还给我。我知道,养母已经不在了。”“养父母在收养我之前,已经收养了一个女孩。我们一起长大的。姐姐现在该有80多岁了。她还活着吗?她在哪里?过得好不好?”范老太老泪纵横。
接纳与隔绝
北海曾经是全国麻风病高发区之一。当时的中医对麻风病束手无策,大量的麻风患者被驱赶至沿海、孤岛等偏僻之地。19世纪末,北海曾经聚集了约4000名麻风患者。
1890年,英国医生柯达在北海创建了中国第一所麻风病院——普仁麻风院,为北海普仁医院的附属机构。聚集在北海的麻风患者获得了人性关怀和有效救治。
1957年,政府在当时无人居住的合浦县廉州镇蛟龙塘村建立了“合浦蛟龙塘麻风病医院”,将北海市区内的麻风病康复者迁移到这里,由政府给予集体治疗。2000年,北海市政府将蛟龙塘麻风医院改建成康复疗养院,安置了100多名麻风病康复者以及部分家属,这里成为一个自然村落。然而,这个离合浦县城不到10公里的村庄,仍是许多当地人闻之色变的地方。村民们在外面不敢说自己是蛟龙塘村的村民;许多村民治好了病,但因为很难被社会接纳,所以仍不愿返回家乡。
康复者周某从蛟龙塘迁出后,在合浦县常乐镇某村定居。他告诉记者,儿子在学校经常被同学打,他也常受村人和亲戚欺负。父子俩与人发生矛盾时,对方咒骂的话语里总少不了“麻风病”……
在蛟龙塘村,一对已经成年的儿女将年迈的母亲送回了村里。他们的母亲是一位麻风病康复者。老人说,女儿要结婚了,她害怕自己曾经的病情会影响女儿的幸福,所以不顾儿女的反对,坚持要回到疗养院来。
半个世纪的思念痛彻肺腑
在康复村里,76岁的印尼华侨梁兰成虽然在海外有众多亲人,但却无人探视。
梁兰成原籍福建,出生在印尼,有姐姐和妹妹。当年,他刚刚结婚,便患上了麻风病。“我的印尼妻子是个好人,一直照顾我,我多次让她改嫁,她都不肯。”梁兰成说。
1963年,梁兰成的手指全部溃烂脱落,只剩下光秃秃的手掌。1967年,他们从印尼回到了福建老家。不久,政府把他安排到北海治病,妻子跟着家人到了澳门。妻子还几次从澳门到北海来看望他,一直没有改嫁。1979年,梁兰成听说妻子在澳门去世。
“人老了,越来越想念亲人。几十年不见了,不知道姐姐和妹妹现在过得怎么样。”梁兰成叹息着说。
让爱靠近
去年5月,专门为麻风病患者提供专业关爱服务的广东汉达康福协会联系了北海当地的志愿者,希望给这些缺少亲情和社会温暖的老人带去关爱。
志愿者们接受专业培训后进入村子,第一次去了5个,第二次去了10多个,后来一次去了100多个。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国美回应央视315晚会曝光问题:将严查违规...
通讯:在这里,霍金的乐观幽默依旧留在人们心中--- 霍金享年76岁,伯吉斯的父亲2011...
色香味俱全是一道美味菜肴具备的特征,而作为食材或者说种子的黑皮花生却俨然已经具备了...
成人烫发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但有部分妈妈竟然给小孩也跟一下潮流——烫发。现在大家都追...
发病没那么“突然”,脑溢血有6大征兆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脑溢血这种心脑血管疾病,它发病...
央视2016年315晚会今日举行,晚会曝光了网购刷单内幕。央视315记者在淘宝上开了一个卖面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