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 > 百科 > 内容

张国成的故事:42年为让麻风病人有尊严地活着

2019-03-23 12:22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阿狸

张国成的故事:42年为让麻风病人有尊严地活着

在泰兴市疾控中心麻风病康复病区,张国成为患者周美英检查假肢残段伤口。   本报记者 朱 江摄

  近日,62岁的泰兴人,中国麻风防治协会会长张国成教授被授予世界麻风病防治最高奖“国际甘地奖”。他是继1987年获奖的华籍黎巴嫩人马海德之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专家。

  赴印度参加颁奖典礼的前一天,张国成极其平静地再次来到一个地方:南京青龙山麻风村。见到张国成,村民一拥而上,将他围在中间……村民许真会的哥哥许真瑞卧床不起,脚部溃疡化脓、疼痛不止。张国成一把抱过许真瑞的脚,仔细观察,然后从药箱里拿出药品,耐心为他处理伤口。

  几天后,从印度领奖回来,张国成再次来到这里,将奖牌挂到村里护工志愿者的脖子上和他们分享。看到麻风病人坐在轮椅上手舞足蹈,他潸然泪下。对他来说,麻风病人幸福的笑容比任何奖牌都珍贵。

  青龙山的麻风村,只是42年行医旅程的一个地点。这么多年,张国成踏访了全国617所麻风村中的500多所,也踏访了印度、泰国、菲律宾等有麻风病的国家,为麻风病患者进行康复手术近3.6万例,治愈患者数万名。

  从恐惧到成为战士,

  恩师点燃职业精神

  麻风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上世纪50年代,由于当时医疗水平所限,治疗不当的中晚期麻风病人面目狰狞,脚跛手残,给人的视觉冲击极大,人们谈“麻”色变,唯恐躲闪不及而引祸上身。

  “很多人把‘麻风’写成‘麻疯’,一字之误体现民众内心的恐惧和歧视。很多人都问我同样的问题,刚开始面对麻风病人,你没有一丝恐惧?有,怎么没有?我出生在中国麻风病高流行区——江苏泰兴,在我童年记忆里,这是极其恐怖的疾病。刚到麻风村实习,我们30个同学没一个不哭的。”张国成回忆道。

  1970年,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从北京迁至泰州,面向本地招收学生。高中毕业的张国成进入该所。“1972年,我和同学到泰兴的一所麻风院实习。目睹麻风病人畸形的外貌与当地简陋的生活条件,同学们落下泪来,有人甚至当场呕吐。我也害怕传染而不敢和麻风病人接触。上班时,我们都戴着口罩,穿上厚厚的防护服。”即便现在回忆起这段往事,张国成依然觉得特别对不住病人。

  是谁改变了他?“我的老师——我国著名的矫形外科专家郑逖生。”张国成永远忘记不了恩师的言传身教。“我现在怎么做的,就是当年我老师怎么做的。”

  为了医治麻风病人,郑逖生全身心扑在工作上顾不上家;麻风病人身上难闻的腐臭味让人难以接近,但这一切在郑老师的世界里仿佛都不存在,他和病人有说有笑,不戴手套不戴口罩。“有一天,麻风病人的孩子突然溺水,被抢救上岸后,郑老师想也没想就蹲下来为孩子做人工呼吸。看到那场景,没人不动容。尽管那孩子最终还是离去了,但老师对生命的尊重珍视,对我触动很大。”张国成回忆。

  随着专业知识的增加,张国成知道麻风病经过治疗就不会传染,病人们畸形的外表、孤独的心灵、遭受的歧视刺痛了他的心。“当我融入这个群体,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他们也是鲜活的生命,是需要关怀的,同样行医治病,如何才能为他们多做一些?”

  渐渐地,参与畸残康复手术,看到麻风病人的容颜经过手术后获得极大改观,也让年轻的张国成体会到事业的成就感。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