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 > 百科 > 内容

【纪实】“麻风病村”最后的坚守者(2)

2019-03-19 04:17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默克

坚强的李云华最终还是选择了留下,以一个山区青年“质地坚硬”的骨质,独自挑起了这担令多少人知难而退的重担,掷地有声地踏出了人生最坚强的第一步,迎着这片荒山野岭,他自豪地吼出了一个男子汉足以惊涛骇浪的第一声号角,这吼声,激荡了整个寂静的山岗。

自建院至今,病人已经进进出出了一批又一批,医生也换了一个又一个。本地医生都不愿意来这里“享受那份孤独”。只有他,李云华,自1993年踏进深山的那天起,就义无反顾地、独自一人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他说,刚开始时有29个病人,那时的工作量可想而知。20多年过去了,目前住院的病人只剩下8个了,最年长的出生于1930年,最年轻的是1964年出生的。

【纪实】“麻风病村”最后的坚守者

三、一颗不忘初心、信守诺言的心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它在我国流行已久,解放前由于缺乏必要的医疗设备和治疗药物,导致病人严重畸残。因此,麻风病人常受到社会甚至家庭歧视,经受着精神上和肉体上的双重折磨,他们不仅需要治疗疾病,更渴望得到人们的关心、爱护、尊重。

由于麻风病人大多手脚畸残行动不便,李云华经常利用外出机会帮他们买日用品,帮助解决病人日常生活问题。每到刮台风、下大雨时,哪怕是三更半夜,他就会拿起手电筒挨着每个病房去查看。遇有险情,他还要抱着年老体弱的病人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李云华竭力从精神上和生活上关心爱护病人,在数不清多少个日日夜夜里,他陪同患者散步、谈家常、讲故事,以减轻他们的痛苦。为了防止畸残的进一步加重,李云华既要当医生,又要当护士,为患者解决因麻风病所引起的各种困难。

在病人眼中,他带来的不仅仅是救人的医术,更是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正在挂瓶输液的古稀老病号林顺安激动的说:“是共产党救了我的命,是李医生救了我们……”

前年,林顺安伤口的创面有很多蛆在蠕动,令人毛骨悚然。李医生蹲在他身边,用高猛酸钾溶液力图将蛆冲洗出来,可是蛆不但没有冲洗出来,反而向组织深处钻,李医生用血管钳把蛆一只只夹出来,三、四天后才将溃疡处的蛆清除,又经数月治疗,伤面才愈合。现在,林顺安已经可以参加康复点的一些劳动。

76岁的老病号杨永绽,1997年因脚底溃疡,无法行动,造成头上、身上满是虱子,双足底广泛性溃疡合并感染,身上发出一种奇臭味道,连病员都嫌弃他,不愿跟他同住一个病房。但李云华没有嫌弃,而是一次又一次地为他更衣、洗衣、理发、抓虱、换药。换药时,偶尔一阵阵恶心,呕吐了,李云华就又换一只口罩继续工作。

每次换药李云华都捧着杨永绽的一双残肢,仔细检查,慎重治疗,持续两三个小时。就这样精心治疗护理了三个多月,杨永绽的创面终于全面愈合了。

24年来,李云华坚持宣传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的科学知识,竭力从精神上和生活上关心爱护病人,尊重他们,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鼓励患者热爱生活,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为患者解决因麻风病所引起的各种困难。

前几年一名叫林德明的患者,不仅患了麻风病又是肺癌晚期,临终时通知他儿子来,可是直到到患者死亡后,家属才送来衣、帽、鞋袜,但又不敢更换,李医生便主动为死者穿衣、戴帽。家属和其他病人都说李医生“对病人比亲爹亲妈还亲”。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李云华说:“这是对去世病人的尊重,也是对活着的病人的一种安慰。”

李云华在麻风康复点所做的一切,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医生对病人的职责。

山不言自高,水不言其深。世间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度”,我们在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把持住一个度, 做到适可而止,方能超然物外。然而,对于这一群需要特殊救助的病人,做为一个医生,李云华已经做到超然度外了。那么,能够支撑他的,除了意志、除了毅力,还有什么呢?

【纪实】“麻风病村”最后的坚守者

四、一个可以停泊的港湾

1998年,经过当时同院老医生的介绍,李云华认识并娶了现在的妻子。有了家的他,第一次放下负担,第一次找到归属感,再苦再累,他都不打算走了。

妻子是邻村的,淳朴贤惠,对李云华很照顾,更重要的是,从小就生活在麻风村附近的她,对麻风病有所认识,对李云华的工作也很理解和支持。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