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性 > 两性 > 内容

传教士林乐知在上海所创的《教会新报》与西学(4)

2019-03-08 13:35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

传教士林乐知在上海所创的《教会新报》与西学


林乐知在主编《教会新报》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适应性变革,使刊物的内容逐年发生了变化,从宗教性通讯刊物调整为兼顾宣教的世俗性综合刊物,扩大了刊物的发行量和受众面,其内容结构性的演变从上述学者的研究统计中可见其概貌。从《教会新报》所刊文章中有两个方面的内容较为引人关注。
一是结合中国传统经典宣扬基督教。作为传教士的林乐知,随着对中国社会状况认识的深入,对中国传统的固有文化也日益增进了了解。如何履行传教的使命,林乐知从以往习惯的“直接布道式”转为了“自由派”的传教方式,注重对中国现实的研究,针对中国文化的特点,运用西方文明来扩大基督教的影响。所以,林乐知利用《教会新报》积极将儒家学说与基督教教义相结合,以妥协和迎合的方式开展了舆论宣传,试图吸引中国知识分子的关注。如林乐知所撰写的《消变明教论》共连载5期,说明“儒教重五常,吾教亦重五常”;“儒教君子三戒,与吾教上帝十戒,旨有相同者”;断言“耶稣心合孔孟者也”。(《教会新报》第64、65、67—69期)在其他诸多答问形式的文章与不同作者的阐述中,均反复引证《圣经》与儒家经典的共通性与一致性,以此消除中国人信奉基督教的思想障碍,向读者灌输孔子与耶稣相等同的观念,其宣教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二是传播了内容丰富的西学,为鼓吹中国近代化提供了西方的科技成果与政治历史知识。《教会新报》首先刊登的是化学知识文章,从第4期起刊登《择抄格物入门化学第一章论物之原质》,以后持续40期连载《接抄格物入门化学》,其它陆续刊登了介绍天文、地理、地质、生物、医学、农学方面的文章,同时介绍了大量西方科技发明的成果,如电灯、电报、照相、火车、铁路、自行车、显微镜、印刷机等产品,“举凡机器、兵器、农器、是究是图,一切数学、化学、重学,爰咨爰度”(《教会新报》第200期,《第四年期满结末一卷告白》),这些新知识开拓了中国读者的知识视野。《教会新报》上的西学还有西方各国的教育、历史、政治、社会现状的介绍,以此推行“富强”之道,展现了西方基督教国家的强盛。
此外,《教会新报》上的“告白”记录了林乐知主编刊物过程中丰富的经历与信息。刊物最后的各类广告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资料。
从中国近代早期报刊的历史考察中,我们均可看到传教士在出版的过程中编发西方科学技术和世界史地、政治等方面的西学内容,在《遐迩贯珍》《六合丛谈》中曾刊登了不少此类文章。但在中国近代连续数十年地介绍西学的报刊,当以林乐知主编的《教会新报》和《万国公报》为首屈一指。林乐知不仅在创办《教会新报》之初已认识到西学的不可或缺,而之后更主动地加强了这方面的内容,使《教会新报》成为十九世纪中后期塑造中国新知识谱系的主要园地之一,对中国人的文本阅读对象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林乐知创始的《万国公报》(1868年9月5日创刊)流传于读书界,就是好几个世代的晚清士人共同分享的知识财富。”(潘光哲:《晚清士人的西学阅读史(一八三三—一八九八)》,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2014年,第95页)而《教会新报》出版时期正是其传衍相继的重要基础。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林乐知在主持《教会新报》出版的同时,还参与了主编《上海新报》和应聘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从事译书工作,前者的时间是从1868年5月至1871年2月,后者是从1868年到1881年。所以,1868年是林乐知在沪生涯中的重要年份,为我们考察三者的关系提供了一个视角。林乐知在同时兼顾官方(翻译馆)、商方(英商《上海新报》)、私方(个人的《教会新报》)的文字事业领域中,彼此间产生了互为影响的作用。就《上海新报》与《教会新报》两者而言,林乐知接手《上海新报》后,加大了新闻篇幅和言论类文章的数量,并把新闻与图画相结合,增加了插图加文字说明的图说内容。这种一改《上海新报》之前面貌的尝试,林乐知在自己的园地中也积极地施展身手。从《教会新报》创刊起,除了圣经故事配以插图成为各期的图解首发文章外,之后的许多文章以图说的形式出现,如第1期上有猴,第3期上有蝎子和蝗虫,第10期有大象,其它有鸟兽、器物、风土人情、采矿图等。林乐知以编报之便,在《上海新报》上以“录中国教会新报”的形式转载《教会新报》的文章,扩大自己所编报刊的影响。林乐知在《教会新报》上也转刊过《上海新报》的消息。经林乐知执编的两种报刊,一种隶属实力雄厚的《字林西报》,发行已有八年;一种是个人草创,始于起步。林乐知游走两边,从《上海新报》的改版实践中为《教会新报》的创办与调整提供了借鉴,也许这是《教会新报》成功的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因素。1871年2月林乐知离开《上海新报》。1872年4月30日,《申报》在上海创刊,引发了上海中文报刊的经营竞争。八个月后,《上海新报》被挤垮倒闭。上海报刊经营竞争的环境对促进林乐知《教会新报》的不断调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外部因素。林乐知正是这个变革期的亲历者。
林乐知在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译书工作是他一生中的重要经历,其贡献令人敬仰。他在《教会新报》上对此也有报导。在第180期上刊登了署名“翻译馆友”的《上海制造局译书记》,介绍了翻译的图书和口译者,列出了已“刻成之书”《运规约指》《制火药法》等十二种书的价格和售书地址。从第181期起刊登了朱逢甲所写的《新译西书提要》。首刊《开煤要法》提要,字数占到五页半。之后各期连续发表了《制火药法》提要等。这些文章既宣传了翻译馆的译书成果,也成为《教会新报》介绍西学的内容之一。
《教会新报》是中国近代传教士中文报刊中的重要文献。此次由上海书店出版社依据上海图书馆所藏全套原刊,按16开精装,分装十册影印出版,实现了与该社2014年推出的六十册《万国公报》影印本的合璧问世。作为本套刊物再生性保护出版的策划者,我感到十分欣慰,履行了图书馆工作者整理传播文献的职责。同时深切地感到中国近代文献尤其需要重视保护,加强开发出版。其中的传教士文献近几十年来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未能系统整理出版,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欣喜看到此类文献的出版正在加强,上海作为中国传教士出版物的中心,期待更多的资料整理问世,为学术研究提供文献服务。
(作者系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主任。)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