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汉学往事 让汉学与中国发生关系
1939年在北平的汉学家与中国学者的合影,自左而右依次为:方志浵、傅吾康(Wolfgang Franke)、Woelters、法国出版商Vetch、Hope-Johnston、杨宗翰、Franois Cleaves、艾锷风(Gustav Ecke,手中抱着他家佣人的孩子)、艾锷风家中的佣人、卫德明(Hellmut Wilhelm)。此照片由傅吾康的女儿傅復生(Renata Franke)女士提供
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研究中心前主任傅高义做开幕致辞。中国人民大学供图
9月6日,世界汉学大会在北京举行,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原主任傅高义、法国巴黎索邦大学校长巴泰雷米·若贝尔等来自38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大会。
世界汉学大会由孔子学院总部和中国人民大学共同举办,本届大会主题聚焦“东学-西学400年”,各国学者就东西文化展开交流,回顾了汉学的开端、流变。而在“青年汉学博士生论坛”中,我们也在青年汉学学者的研究中看到了汉学的新意思。让我们跟随汉学家们的视角,一起回顾世界汉学的一段往事,一起感受汉学发展的新主题。
马礼逊、比丘林
传教士汉学的先驱者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米亚斯尼科夫教授描述了两位传教士在1816年的一次会面:当年,英国政府派特使阿默士德率团访北京时,马礼逊是随团的中文秘书兼译员,途中,与一群骑马的欧洲人相遇,彼此用法语进行了交流,这群人是俄国东正教的传教团,他们的首领就是比丘林。
其中的这位随团译员马礼逊就是第一个将《圣经》译成汉语的英国汉学奠基人,而被认为汉学史上“珠穆朗玛峰”的比丘林是俄罗斯中国学和东方学的创始人,被米亚斯尼科夫认为是“第一个全面研究汉学、将俄罗斯人文研究与西欧汉学传统成功结合”的学者。
米亚斯尼科夫将两人进行了很多对比,“比如他们同一年——1807年到达中国,两人都是传教士,中文都不错,而且他们都开发了中国语言的语法书:中英或者中俄的辞典。再比如两人回国后的不同命运:1924年,马礼逊回到英国,受到了国王的接见,在伦敦的精英圈极受欢迎,并在当时激起英国人对中国的兴趣。而比丘林1822年回到了圣彼得堡,在当年9月4日被关押于瓦拉姆修道院,在那里呆到1826年的11月份。同年,马礼逊回到中国,这一年比丘林邀友人普希金一起到中国,可是被普希金拒绝了。”
还有一些非常有趣的巧合。比丘林写了一本书叫《北京描述》,马礼逊则写了一本描述广东港的书等等。
米亚斯尼科夫介绍,比丘林最主要的一本书是晚年写就的《古代中亚各民族历史资料集》,这部关于中亚各民族历史百科全书式的著作,融会比丘林对中国的国民状况、民风民俗的观察,比丘林关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和一些结论后来也成为了俄罗斯研究中国人民族志心理学的科学基础。“正是由于他采取了这种全面的研究方法,20世纪汉学就已经分为历史、哲学、语音学、艺术和其他学科。”
德国“流亡汉学”
推动现代学科在中国大学的建立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颁布臭名昭著的《重建公务员队伍法》,把种族歧视法律化和国家化,大批重要汉学家因自己或配偶是犹太人被当局开除出大学或驱逐出境,或是不愿与纳粹合作而流亡到其他国家,直接造成了德国汉学史上缺失的一代。其中包括著名的汉学家子西蒙、科恩、白乐日、哈隆、申得乐、卫德明和埃伯哈德等人,离战火最远的美国是首选,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心和新文化诞生地的北平也成了汉学家的重要选择。这批汉学家在历经中日战争、国共内战后,先后离开中国。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李雪涛看来,这是美国二战后汉学研究崛起的重要因素。
“从德国的角度来讲,这些汉学家移民中国(此后大部分去了美国)后来被学界视作是人才的流失,但同时也推动了国际汉学以及中国自身学术的建设和发展。”在李雪涛看来,这是一种学术能量的守恒。德国汉学与中国学术界的交往异常频繁,这也得益于当时中国学术界精英的支持,这些学术界精英大都是既有国学根基又受到过系统西方教育的学者。
当时在中国居住的德国汉学家与中国学者之间的互动,已经不仅限于共同翻译中国典籍,这些交往还包括三十年代成立的北平“中德学会”。福华德、傅吾康、霍福民和谢礼士这些汉学家,都曾在中德学会度过对自己汉学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年月。而中德协会中方的董事有:丁文江、袁同礼、胡适、傅斯年、贺麟等著名学者。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经过认证的语音压力分析师迈克尔-西尔维斯特(Michael Sylvestre)用测谎仪仔细测试了两人在纪...
韩国最大色情网站曝光 涉嫌非法组织...
一想到出差、旅行住酒店宾馆时,你的一举一动可能全部被偷拍成了视频,是不是感觉倒吸一...
进球网法国站报道,意大利著名成人影星罗科-西弗雷迪日前公开力挺C罗,他相信深陷强奸丑闻...
长泽雅美酒醉后自曝性癖 喜欢背后体位 长泽雅美...
80岁老奶奶专爱...
后者的印花和版型则越发当代,也多了一些成熟性感的味道: 这条貌美适用又好穿的茶歇裙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