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性 > 两性 > 内容

取缔宗族组织 改造宗族祠堂(4)

2019-06-02 18:24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

  据《株潭镇志》,1949年7月18日,解放军43军128师解放株潭,随后成立中共株潭区工作委员会,株潭区政府和区中队,址设“龙祥英祠”。此后,政府接收宗族、地主、祠堂、庙宇店面3.3万平方米,作为公产店面,由株潭区人民政府管理。“文革”结束后,株潭镇龙姓的三座祠堂--龙祥英祠、巨舟公祠和龙志霖祠分别被株潭镇政府、株潭镇红星村村委会及一家镇办农具厂使用。

  在20世纪90年代初,宗族活动开始出现复兴迹象,很多姓氏开始重修族谱。据株潭镇党委书记喻阳青介绍,到2000年前后,各姓氏欲收回祠堂的意愿开始强烈,镇政府迄今也未恢复为“龙祥英祠”。但在2000年前后,龙姓的巨舟公祠和龙志霖祠都回到了龙姓手中,他们随即开始对祠堂进行重建。与龙姓祠堂回归相伴随的,是全县范围内的祠堂重建和新建风潮。

  宗族理事会开始活跃,同宗族人士的联系日益密切。与解放前相比,宗族内部不再有族规,宗族长老对族人不再具有惩治的权力,其道德规劝力减弱;没有了族产,解放前那种组织化的对贫困族人的经济援助已经消失,但同族间的互相帮忙仍然存在。宗族内的活动更多集中在族人的婚丧嫁娶和祭祀扫墓上,池溪村的丁姓还经常在一起表演傩舞。

  祠堂更多地成为大家聚餐的地方,族人的婚筵和寿筵多在这里举行,杯盏交错间,宗族内部强势的凝聚力日渐形成。政府和村委会也开始感觉到宗族对地方治理的影响。

  宗族是与非

  究竟是封建主义的回潮还是有助于乡村治理?对宗族复兴的利弊看法不一

  学界在宗族复兴问题上存在争议,有观点认为,宗族复兴是封建主义的回潮,是基层政权放松管制的恶性后果;也有观点认为,宗族复兴具正面意义,有助于乡村的治理。还有学者认为,不能对宗族复兴简单做非黑即白的判断,宗族组织有利有弊,对不同的宗族活动要做不同的分析。

  宗族复兴有其负面的影响。株潭镇党委书记喻阳青说,村民间的一点纠纷,有时会因“宗族派性”的关系而变大,“4·26”事件前一周,池溪村丁姓村民在株潭镇看戏时和叶姓村民因摩擦发生厮打,丁姓村民随即找来数十名族内青年,将一叶姓村民砍伤。这些冲突还有演变为集体械斗的危险,株潭镇刘姓和潭埠镇汪姓存在土地纠纷,今年3月份,200余刘姓村民手拿削尖的钢管,前往汪姓处示威,后被政府劝回;“4·26事件”更说明了这一点。

  基层政府的权威也遭到宗族势力的挑战。喻阳青举例说,在农村,违法建房问题比较突出,政府工作人员去查处时,有时会遭到同宗族的几百人的阻拦。

  喻阳青认为,基层政府确实有工作不到位的地方,无法满足群众的愿望,宗族组织填补了这份空白。这也是县委在打击宗族派性的同时,对干部进行整风的原因。万载县政法委副书记刘继贤也表示,前几年宗族并无大问题,只是今年发生的事才令人感到宗族派性抬头。

  “总之,宗族势力越来越强,危害越来越大。”汤太平这样说。在“4·26”事件之前,万载县委、县政府已经在准备整顿宗族势力。县司法局编印的宣传册中摘录了宜春日报《内部参考》今年早些时候刊发的一封群众来信,揭发黄茅镇周姓新建祠堂时向同族人派工派款。在市委相关领导作出“此风当刹”的批示后,县委书记陈晓平也要求“制止强行摊派,刹住宗族派性歪风”。

  中央政法委在2006年2月22日召开了全国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电话会议。万载县政法委副书记刘继贤说,打击农村宗族恶势力被各地当成专项斗争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株潭镇200余刘姓村民手持钢管欲与汪姓械斗之后,丁龙两姓的墓地纠纷也趋于紧张,4月17日晚,万载县委常委务虚会上专题研究了当地的宗族派性问题,觉得问题严重,要严厉打击,绝不手软。

  接管祠堂的争议

  神龛、祖宗牌位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健身器材,这一做法不是所有人都认同

  株潭镇龙氏宗族“巨舟公祠”的门前,已经挂上了“农民夜校”和“文化活动中心”的牌子。5月7日,一位粉刷工人在用油漆将门上刻画的门神一点点覆盖住,使这个建于民国初年的房舍更像是一个文化活动中心。祠堂内已经摆上了健身器材,原有的神龛、祖宗牌位、灯笼、族旗都已不见。除了建筑风格,此后唯一让人觉得这里曾是一座祠堂的是石柱上诸如“善不望报回头但看尔儿孙”之类的楹联。龙姓村民称,石柱上雕刻的楹联本来也准备抹去的,后来文化局官员称这是文物,才作罢。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