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性 > 两性 > 内容

传教士在这里学会四川话

2019-03-19 11:08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阿狸

加拿大学校大楼(Canada School)1915年动工,1924年竣工,当初是来四川传教士子女寄宿读书之地,也是初到四川传教的外籍人士学习中文的语言训练学校。该楼现为四川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学楼,2013年5月被命名为志德堂。

1909年3月9日,加拿大传教会在四圣祠北街教堂后面一间房里,开办了加拿大学校,当时只有5位学生。加拿大学校大楼在华西坝落成后,该校从四圣祠北街迁来了。该楼与华西坝其他老建筑风格一样,一层为防潮地下室,上面两层才供教学办公使用,楼正面有长长的阴台,墙体是西式拱券结构,刚竣工时屋顶并非青瓦,而是用白铁皮覆盖,上面有壁炉烟囱和透气的老虎窗。以后维修中,楼层增加了一层,变成三层楼房,阴台也装上窗户当房间使用,屋顶上的白铁皮也被大红瓦取代。

2014年9月,志德堂被列入成都市历史建筑保护名录。

伊莎白的一个世纪

加拿大人伊莎白(Isabel Joy Brown)1933年从华西坝加拿大学校毕业,回加拿大接受高等教育后回到成都。1947年应中共中央外事组邀请,前往石家庄南海山外事学校(现北京外国语大学)任教并留在中国,是新中国英语教学拓荒人。

伊莎白1915年12月15日生于成都,父亲饶和美和母亲饶珍芳先后从加拿大维多利亚学院毕业来到成都,学习中文时相识相爱,1915年1月结为夫妻。1919年饶珍芳受华西协合大学安排,管理成都私立弟维小学(现成都武侯区红专西路小学),她在弟维小学新设了一所幼稚园。饶和美在华西协合大学文科任教。

伊莎白的童年和少年大部分时间在华西坝上度过,每年暑期,父母都要带家人到彭州白鹿镇或峨眉山度假,伊莎白从小喜欢田野生活。1933年,伊莎白从加拿大学校高中毕业后回加拿大,就读于多伦多大学维多利亚学院学心理学,在校期间选修了人类学课程。1938年伊莎白获儿童心理学硕士学位。伊莎白想做人类学家,决定先回四川做人类学调查,再赴英国跟人类学奠基人之一马林诺夫斯基攻读博士学位。

1939年伊莎白回到成都,获得教会的资助研究阿坝藏族部落。在理县杂谷脑镇近一年的田野调查中,她初步掌握了当地语言,拍摄了不少反映民风民俗的照片。

伊莎白的妹妹在成都金陵大学教英文。有一天妹妹生病,伊莎白去代课,在办公室遇到英国人大卫·柯鲁克(David Crook)。柯鲁克生于伦敦一个犹太家庭,1934年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935年加入英国共产党,1936年前往西班牙参加国际纵队,投身反法西斯斗争。1937柯鲁克读了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撰写的《西行漫记》(《红星照耀中国》),想来看看延安。1938年他来到上海,已没有路费去延安,遂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教书,不久到成都金陵大学任教。

结束了理县的田野调查后,伊莎白遇见乡村教育家晏阳初,对晏阳初他们的乡村建设运动产生兴趣。1940年,她在晏阳初介绍下参加了中华基督教联合会设立的研究项目,到重庆璧山县兴隆乡做人类学调查。伊莎白与上海沪江大学社会学系毕业生俞锡玑对l497户家庭逐户家访,近一年时间完成了前期工作。

二次大战全面爆发,共产国际号召盟国的共产党人回国参军,柯鲁克决定回英国参加反法西斯战争,随即他在中国加入英国空军。1942年伊莎白与柯鲁克到了英国,两人结婚后,柯鲁克到印度、缅甸等国做情报工作,伊莎白到一家军工厂工作,加入英国共产党,后参加加拿大女兵军团。

马林诺夫斯基已去世,伊莎白想跟他的学生雷蒙德·弗思学习人类学。弗思当时在英军情报机关服役,他同意战后指导她。

1945年5月欧洲战事结束,伊莎白退役,获得两年资助,进入伦敦经济学院攻读人类学博士。不久柯鲁克退役,退役军人和家属可获得旅费,返回参军时的地方,他与伊莎白决定回中国,到解放区看看,写一本关于“中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变革”的书。伊莎白也把此次调查作为人类学博士论文项目。

1947年,伊莎白和柯鲁克带着英国共产党的介绍信,来到解放区河北十里店调查当地土改。近一年调查,他们收集大量资料,准备回英国写书。中共中央外事组副组长王炳南邀请伊莎白夫妇为新中国培养英语人才,他们欣然同意。1948年,中共中央在石家庄附近建立外事干部培训学校,他前往担任英语教学工作。

1949年,外事干部培训学校迁到北京,后改名北京外国语学校,柯鲁克任英语部副主任、英语教研室主任,伊莎白任二年级英语口语教师。伊莎白夫妇教学之余,合作撰写《十里店—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1959年在伦敦出版。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