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内容

地沟油事件当事人:报道有所夸大 应监管源头

2019-03-14 04:52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蒙多

地沟油事件当事人:报道有所夸大 应监管源头

资料配图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7时32分报道地沟油流入餐饮行业的这几天在普通消费者中引起轩然大波。报道核心当事人――武汉工业学院教授何东平澄清:关于地沟油的数量和毒性的报道有所夸大。

何东平:地沟油的数量和毒性有所夸大

近日,有关地沟油回流餐桌的报道被媒体反复热炒,报道说,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两百到三百万吨。中国人一年的动、植物油消费总量大约是2250万吨,按照比例,每吃10顿饭,就可能有1顿碰上地沟油。报道一出,人们对到餐馆吃饭不寒而栗,天天当成早点吃的油条是不是地沟油炸的?水煮鱼色香味俱全,是不是辣味掩盖了地沟油的气味?甚至有个别恐慌者出现了“厌食症”的迹象。有关地沟油报道的核心当事人,武汉工业学院教授何东平没有想到一篇报道会把自己推至风口浪尖,他不得不出面澄清,报道中关于地沟油的数量和毒性有所夸大。

何东平:至于有些报道上面有数量也好,毒性也好有夸大的说法,我想表这个态。

何东平说,他和他的学生已经对武汉的地沟油现象做了数年的调查研究,但是研究仅限于对地沟油的成分和危害物质的分析,为国家制定监测地沟油的标准提供参考。废弃地沟油返回餐桌的现象的确存在,但到底有多少,他还没有掌握准确数据,也没有说过每年会有200到300万吨地沟油流回餐桌,这个数据是广东某媒体去年报道过的。现在看来,这个让人们不寒而栗的数字确定的来源在哪里,其实并不清晰。

地沟油实际上是一个泛指的概念,狭义的地沟油,指的是下水道中的油腻漂浮物或者将宾馆、酒楼的剩饭、剩菜经过简单加工、提炼出的油。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黄凤洪说,餐馆回收再利用的油脂俗称“潲水油”,到底有多少地沟油流向餐桌,各个地区差别很大。

黄凤洪:这个组成跟当地的消费水平,地方的管理水平,企业老板的民知民觉、道德水平等等相关。

地沟油难检测比砒霜毒说法不准

地沟油中含有黄曲霉素、各种病菌、重金属等有毒有害成分。关于地沟油的报道还提到了一个让人惊悚的数字,地沟油含有的黄曲霉素的毒性是砒霜的100倍。黄凤洪教授解释,虽然说地沟油最容易滋生黄曲霉素,但黄曲霉素的化学结构有10多种,不同种类的毒性也有差异。

黄凤洪:种类不一样,毒性不一样,毒性不一样,生长环境不一样,生长环境不一样,油品不一样,产生的后果也不一样,但是不管毒性大小,这个毒肯定是有害的。

何东平在澄清媒体报道时也表示:黄曲霉素在地沟油中的含量微乎其微。

何东平:人吃了以后,对人致死不至于,他加工以后你吃,你肯定死不了,但是从道理伦理上,让人受不了。

浙江省药监局食品安全处处长卢用福说,杭州也做过类似的暗访,他认为,地沟油进入餐饮行业的可能性很小。

卢用福:我们暗访过,他要把地沟油提纯到食用油的水平,成本相当高,几乎是不可能的,是不合算的。

上海市药监局食品安全监察处副处长戚柳斌表示,地沟油流入上海市场的可能性也不大。因为上海证照齐全的饭店进货都要票证齐全,特别是用油都要有身份溯源。

《广州日报》记者对珠三角各地调查后发现,绝大部分“地沟油”都被收集后粗加工用于化工用途,而不是大排档用油。尽管影响没有此前媒体报道的那么恐怖,但地沟油回流餐桌的现象确实存在。而且,地沟油问题由来已久,相形地沟油不法商家的猖狂,现有鉴别技术却明显滞后,已经成为一道监管难题。

地沟油监管应从餐厨垃圾回收抓起

何东平也表示,检测地沟油的难度不亚于歌德巴赫猜想,传统的检测方法只能抓住地沟油中的某个特性,但没有一种方法能同时有效检测不同来源的地沟油,导致有时检测误差较大,更有误判的可能。如何才能根治“地沟油”的存在?何东平认为,一定要从地沟油的源头――餐厨垃圾的集中回收处理抓起,统一收集,统一管理,将餐厨垃圾变废为宝。

何东平:作为餐桌上的垃圾油脂,我们应该把它变废为宝,把它进行加工以后,我们再利用,而不是再吃它。

何东平的研究一经媒体曝光,立刻引起强烈反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黄凤洪说,其实,有关地沟油的报道,更大的作用是引起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

黄凤洪:是媒体报道的这个概念,更主要的是我以为是要提醒民众、特别是政府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特别是食用油安全的重视。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