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泉州蟳埔一带,“蚵壳厝”绝对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它一般采取内为砖、外为牡蛎壳的筑造方式——内墙由杂碎土石或砖石砌成,外墙则层层叠叠以牡蛎壳黏合。
有趣的是,泉州虽盛产牡蛎,但“蚵壳厝”的原材料却不是“本土制造”。相反,它是航海时代的“舶来品”,漂洋过海到此地发挥余热。
蟳埔旧时是“海丝”贸易的重要港口之一。满载丝绸、瓷器的大商船从蟳埔港起航,沿着海岸线在浅海水域航行。限于航行能力,中国商船一般会在海南、马六甲、印度西南部港口等中途停靠,改换小船后再驶往东非和北非。
返航的大商船因售空货物易重心不稳,需要一些“压舱物”来平衡船只的重心。船员们就地取材,将散落在海岸上的牡蛎壳收集起来,变成压舱物带回。因此,牡蛎壳最有可能的来源,便是大商船中途停靠的地方。
事实上,研究贝类的学者根据牡蛎的分类学,也得出了它来自东南亚和南海北部沿海的结论。上述这些中途停靠点都有泉州“蚵壳厝”的牡蛎种类——“近江牡蛎”分布,而泉州附近及东非沿海则没有。
这些牡蛎壳漂洋过海来到泉州后,被堆放到蟳埔海边。元末明初,泉州屡遭倭寇侵扰,百姓疲于奔命,无力营造新房。他们将散落的牡蛎壳加以利用,打造成特别的“蚵壳厝”。
战乱之下的权宜之计,却带来了许多意外惊喜。泉州地区多雨水,牡蛎壳的外墙能保护内墙不受雨水侵蚀。加上筑造房屋时,牡蛎壳以凸面朝上并稍向外倾斜,更利于排水。此外,牡蛎壳能反射阳光,炎夏时节,屋里不会因为阳光直射而产生燥热之感。最重要的是,“千年砖,万年蚵”,得益于牡蛎壳不怕虫蛀的特性,这样的屋子也更坚固。
参考文献:
徐润林、李侠、陈家平《泉州蟳埔村“蚵壳厝”牡蛎壳来源初考》,《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张肖《蚵壳厝:泉州古民居装饰中的海洋生态元素》,《美术教育研究》
郑振飞《福建古代石梁桥的历史地位极其技术成就》,《福州大学学报》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色香味俱全是一道美味菜肴具备的特征,而作为食材或者说种子的黑皮花生却俨然已经具备了...
成人烫发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但有部分妈妈竟然给小孩也跟一下潮流——烫发。现在大家都追...
发病没那么“突然”,脑溢血有6大征兆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脑溢血这种心脑血管疾病,它发病...
什么样的苹果醋减肥才好。减肥常喝苹果醋危害不可忽视尽管苹果醋有很多好处,但它确实对...
通讯:在这里,霍金的乐观幽默依旧留在人们心中--- 霍金享年76岁,伯吉斯的父亲2011...
上次发布了《在家留24小时尿最全方法》之后,有肾友问道,他每次留尿都放防腐剂,有没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