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 > 百科 > 内容

80后麻风病人:与家人断去联系4年 望做回正常人(3)

2019-03-11 17:23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默克

  麻风村收治病人,一般按照户籍划片收治,张阳能进入泗安,属特殊照顾。2017年10月,广东省泗安医院换了新院长,新院长要求张阳离开,理由是张阳是四川籍,不符合收治要求,且张阳的病情得到了控制,可以离开了。

  没有去处,张阳在街上睡一晚,他以为又要开始流浪了。第二天,在泗安服务的义工跟他说,他可以去山东。

  张阳很敬佩义工,他清楚记得,进入泗安的当晚,他正准备睡觉,义工来看他,别人都怕他远离他,但义工没有,反而帮他穿衣服,抱他坐轮椅。

  为麻风病人服务的义工,也有自己的组织,他们自称“助手”。“助手”的一名管理人员张吉祥说,该组织自2006年成立,一些爱心人士见麻风病人可怜,自愿加入;目前该组织共有50多人,在全国40多个麻风村服务过。

  据张吉祥介绍,外界对麻风病仍然恐惧,麻风村缺乏护工,就算有钱也难请到人,留守的麻风病老人多靠相互协助;义工进入麻风村服务,政府提供水电、住宿,义工自行解决吃饭问题。

  2010年,“助手”成立“迷羊之家”,在山东枣庄市滕州市麻风村附近租房,收留照料特困人员。目前,这里有四名义工,照料8名特困人员,其中3名盲人、1名老人和一家4口。

  随着城市发展,滕州的麻风村逐步被楼房包围,后被要求搬迁,其后于2014年迁入枣庄市山亭区西集镇常山村。那里没有挂牌,正式名称为“枣庄市康复疗养院”,俗称“枣庄麻风村”。

  义工们了解情况后,让张阳来枣庄。最初,张阳以义工的名义,在枣庄麻风村居住,但这不是长久之计,义工们遂决定在常山村单独成立一个点,专门来收留照料像张阳这样的麻风病人。

  张吉祥介绍说,在他们看来,麻风病人可分为两类,一是“院内的”,即是居住在麻风村内的,由政府出资照料;二是“院外的”,上世纪70、80年代,一批麻风病人治愈后出院,他们多数未婚、无子女,身体残疾,随着年纪越来越大,生存状况堪忧,还有就是张阳这样的患者。

  张吉祥认为,当前,更值得关注的是“院外的”特困麻风病人,他们长时间被忽略,生活在村庄的某个角落,一般有低保或五保,但无法进入当地敬老院,外人也不敢与之接触,晚年生活没有保障。

  黄炎红原是一名记者,2010年开始关注麻风病人。退休后,他走访全国88个麻风村,搜集近2000件与麻风病人相关的物件,于2014年9月在东莞泗安成立了麻风病博物馆。目前,黄焱红正在进行“千人纪念墙”计划,寻访各地麻风病人,为他们每个人拍下照片、影像,并整理出200字左右的介绍性文字。

  黄焱红也认为,目前,生活在麻风村的老人,由政府兜底,基本生活有保障,但早年治愈出院的麻风病老人,有可能残疾了,生活困难,甚至无法生存。

  “枣庄麻风村”是枣庄市皮肤病性病防治院的一个病区,归该院管理。该院副院长殷刚说,他们也清楚一部分“院外”的麻风病人生活困难,如枣庄有500多名麻风病存活人员,其中10%属于特困人员;自2012年开始,他们开始收治枣庄户籍的“院外”麻风病特困人员,一般一年收几个,至今共收回20多名,均安排重新住进麻风村。

  六位病友

  义工在枣庄常山村租下了民房,张阳和6位“病友”生活这里。

  在义工看来,他们是“家庭模式”,同吃同吃,按需分配。张吉祥表示,经费主要靠义工筹集及一些爱心捐款,他们没刻意去做,也无长远规划,看到无法生存的麻风病患者,只要对方愿意,就会收过来。

  75岁王贵是山东临沂市蒙阴县人,18岁患麻风病,曾在一间小房生活半年,不能外出,由家人送饭,后被迫离家,独自在离村一里外的山上住了10年。后面,王贵的弟弟也得了麻风病,当地成立麻风村后,他和弟弟一起去麻风村。三年后,王贵治愈出院,回到原来的山上居住,其弟弟的病情严重些,留在了麻风村,还和另一位麻风病女患者结了婚。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