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 > 百科 > 内容

湖北血吸虫病疫区调查

2019-03-06 00:31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蒙多

首页-封面故事-社会-经济-文化-专栏-听周刊-新知-爱乐-商城-往期杂志-时尚-订阅

首页 > 社会 > 热点 > 正文 湖北血吸虫病疫区调查 2003-10-15 11:27 作者:吴琪 2003年第3839期

据2002年全国血吸虫病调查统计,中国现有血吸虫病病人81万,钉螺面积35.2亿平方米。目前血吸虫病在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五省湖区及四川、云南两省部分山区流行较为严重。

8岁男孩因下河洗澡被感染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几十年来从未远离过。”9月12日,湖北省潜江市卫生局副局长王文梁带着记者来到潜江市重疫区之一的熊口镇时介绍说。据2002年全国血吸虫病调查统计,中国现有血吸虫病病人81万,钉螺面积35.2亿平方米。目前血吸虫病在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五省湖区及四川、云南两省部分山区流行较为严重。湖北作为传统病区的现状微缩着全国血防工作的现实。

依据卫生部今年制订的《血吸虫病重大疫情应急处理预案》,湖北8月底启动了省内应急预案

疫区内的村庄

郭湾村因别名叫做“怕死湾”而在熊口镇的24个行政村中闻名。“怕死湾”得名于解放前村里血吸虫病流行之时。在63岁村民郭典金的记忆中,“1947、1948年的时候,村里人死得让人心寒,有一家九口两个月内死了三人,两年后只剩一个小女孩。”病人的典型症状是挺起“簸箕肚”,“200多户人家的村子人口锐减”。郭典金说,“到1955年政府确诊为血吸虫病,才知道男的下田劳动多,接触疫水就感染了。”这之后虽然疫情不断得到控制,但血吸虫病在当地却没有消失过。

“疫水”是当地人挂在嘴边的词汇,按照潜江市卫生局副局长王文梁的解释,“主要指受感染的生产用水,也有部分是生活用水。”熊口镇如今自北向南贯穿东干渠、孙桥河、中沙河三条干渠,大小几十条支渠纵横其间,连结成网状水利沟渠系统。镇血防站站长施昌光提供的资料表明,镇里含有“钉螺”的干渠面积有669.5亩,70%的支渠有钉螺,“今年发现的阳性钉螺28只,干渠内9只,支渠内15只,农田2只,树林2只。”王文梁介绍说,搞血吸虫防治的人都知道“留下一对螺,污染一条河”的说法,“一对钉螺一年可繁殖200多对,呈几何级数增加,一旦遇到自然环境突变,它们繁殖扩散的速度更是惊人。”加上潜江属垸内水网型疫区,钉螺随水扩散,因此在有阳性钉螺的水域,“凡是人畜到达的地方都有可能感染”。

全镇54320亩的耕地面积中,水田占到32110亩。对普通村民来说,在门前的河里刷刷衣服洗洗菜都不怎么安全。这里人们掌握的一个常识是,“只要接触疫水十秒钟就可能感染”。带着记者沿中沙河河岸行走的王文梁提醒说,从没到过疫区的人是高敏感人群,“你若清晨在草丛中走,连露水都有可能导致感染”。郭湾村的郭典金是在1955年被诊断患有血吸虫病的,“那时15岁,下水捉虾摸鱼就感染了”。如今老郭家六口人,人人被感染,郭则成了晚期病人,“老伴年轻时下水种田得的病,儿子儿媳80年代劳动时也得了,两个孙子前几年在河里游泳感染的”。1974年腹水严重的老郭切除脾脏,休息了整一年,“家里十亩田,一年4000元的收入,我一人吃药至少花800多元。”常年受血吸虫侵蚀的病人已经无力干重体力活,“在家做点理发手艺,一天挣七八元保自己的身体。”郭典金惟一感到幸运的是,现在由于治疗手段的提高,他的病情变得容易控制了。

熊口镇北高南低,南北海拔有6米地面差,由于垸内水网型疫区的疫情与水源流向直接相关,因而形成镇内疫情南重北轻的特点。位于最南端的赵脑村属镇内人群感染率达10%以上的8个一类村子之一,500多户人家被形容为“家家户户有病人,条条沟渠有钉螺,辛辛苦苦忙一年,还赚不到吃药看病钱”。9月是每年血防工作进行普查治疗的年份,今年刚被确诊为“晚血”病人的赵常敖正躺在镇血防站打点滴,“腿软得不知往哪儿放,肝脏早已肿大”。54岁的他称自己“至少已经感染了十几次”。生活在疫区人慢性感染后,90%的病人如今一次性治疗就能痊愈,但是病愈后的继续耕作又成为下一次得病的缘由。“如果自我保护得好,两三年得一次,弄不好的话年年得。”“农民们陷入了感染——治疗——再感染的圈子。”镇血防站站长施昌光说,“一个晚血病人就是一个特困户。”在村民的提醒下,记者看到的熊口镇“很少有胖子”,“本来身体不错的人,五十出头就因为肝脏受损而死”。村民们对几乎终生为伴的疾病“习惯了,不害怕”。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