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 > 百科 > 内容

想打工还是想读书?这些留守女童无一例外选择后(4)

2019-03-30 18:38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蒙多

  可是,才刚刚享受到家庭团聚的温暖,父母又要外出打工了,而分离是“最痛苦的时候”。一个留守女童表示,爸爸妈妈临走前的那个晚上,她一直在默默流泪,枕头都湿透了也停不下来,不敢让爸爸妈妈听到只好用被子捂住嘴巴。第二天早上,她早早地就醒过来,很难过,不想看着他们走,于是一直等爸爸妈妈走了才起床。

  女童们只能无奈地接受父母的离开。闻琴在一篇作文中写下了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每当您们带着弟弟走时,我也好想去。记得那次我看着您们出发时,我追上来了,您却远远地把我甩开了,我只能伤心地走了。我边走边哭,心想:你们不带我去是因为如果我在那读书再加上弟弟在那学习,肯定要花好多钱。”

  几乎所有留守女童都希望能考大学去城市生活,但是也有留守女童表示“城市里的生活还不如农村”,因为父母忙于工作,无意之间忽略了培养亲子感情。

  有些父母意识到隔代监护的不足,尽量在行动上作出弥补,比如父母中的一方在适当时机返乡照顾孩子。相对而言,祖辈更倾向于威权专制的教育理念和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他们简单地认为,与孩子有语言交流、甚至只是发号施令、训斥也看作是“聊天、谈心”,而并不去想用什么法子让难过的孩子开心点。他们甚至认为“打骂就是管得严”“管得严对孩子好”。那些有过外出务工经历的家长往往有着更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回乡后往往更多地采取沟通、民主的教育方式。

  总之,农村留守女童的社会地位堪称“弱中之弱”,在衣着、饮食、家务劳动、亲子沟通方面,幸福感不仅低于其他群体,甚至低于在同一个屋檐下的留守男童。这种平淡无奇、习以为常的压抑的日常生活状态,其实是家庭与社区对于农村留守女童的地位安排,持续不断地被灌输的“重男轻女”思想甚至让留守女童内化于心并外化于行。

2018年5月31日,济南,儿童们在蹦床上跳“快乐”。当日,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济南出泉小学20名留守儿童到当地“弹力公园”蹦“快乐”。 (资料图片)视觉中国供图

2018年5月31日,济南,儿童们在蹦床上跳“快乐”。当日,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济南出泉小学20名留守儿童到当地“弹力公园”蹦“快乐”。 (资料图片)视觉中国供图

  就日常生活而言,除家庭,学校占据着农村留守女童的最主要时空。相对于家庭与社区生活中重男轻女的地位安排,留守女童在学校生活中可以得到一定的教育关爱与支持。

  寄宿制学校在某种程度上抹平了留守与否的区别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和保护问题,党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留守儿童数量众多的一个政策回应。

  从2014年开始,笔者在中部省份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草山小学蹲点收集资料,开展留守儿童研究。草山小学的调查表明,寄宿制学校也确实在一定意义上抹平了留守与否的区别。

  草山小学因为留守儿童众多,常常成为“留守儿童关爱行动”的重要基地。就日常工作而言,学校与老师基于自身的理解和价值立场,也会开展一些日常关爱,只是没有特别区分而已。

  比如,在用餐期间,有些班主任会陪着孩子在食堂吃饭,一是督促养成好的用餐习惯,二是制止倒剩饭剩菜以保证营养。又比如在就寝后,学校值班领导、老师和班主任会下到各个寝室,查看学生是否在寝室、被子是否盖好了、是否存有安全隐患等。从这个角度上说,“我们就是他们的代理家长”。

  在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元旦,何老师都组织班级晚会,每次都会写上长达4页的主持词,让学生踊跃参加节目——他想让留守儿童也感受到集体的关爱,并积极表现自己。有一次,何老师专门用了一节课教学生“如何给自己远方的父母送去生日祝福”,让他们将父母生日和电话号码写在小卡片上,在父母生日当天打个电话送去祝福。2015年,一批来自江苏的特级教师来草山小学送教时,也表示,一眼就看出何老师班上的孩子与别班的孩子不一样,“他们脸上更阳光,更有朝气”。

  这些自发的关爱行动表明,老师更多的还是将留守儿童看作一个统一的群体,甚至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也不会作太大区别。这种“一视同仁,重点关注”的留守儿童关爱模式,在农村学校中比较普遍。当然,他们的这种草根“全纳”理念,在遇到具体问题时也会具体对待。

  老师对留守女童的看法不一

  就留守女童与非留守女童的性格比较,老师们持有不同的观点。

  一种认为,留守女童和非留守女童没有任何差别,留守女童甚至比非留守儿童还要“听话”。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