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 > 百科 > 内容

健康游,炒概念就能火吗?(2)

2019-03-23 20:23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

  但总的看,我国健康旅游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一些地方推出的健康游产品形式单一,配套设施不完善,很多地方都存在制造概念、夸大宣传等问题。

  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山东济南高校教师姜亮带家人参加了某地组织的中医医药健康旅游项目,结果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我母亲腿关节不好,本来参加这次旅游,主要是因为组织者宣称能对游客进行免费体检,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可到了旅游目的地,所谓的体检,就是试了试脉、看了看舌苔;而所谓的治疗方案,就是被导游带去购买一种黑乎乎的药膏,太令人失望了。”姜亮说。

  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一定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做出品牌个性,不能炒概念。目前,健康旅游还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如健康养生与旅游业融合还未完成,发展规模刚起步,缺乏健康旅游发展规划及行业标准,复合型人才短缺等。

  “发展医疗旅游,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养生场所,还需要先进的医疗水平和相关高端人才。”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当务之急是培养一批既懂医疗保健又懂旅游的人才,兼顾专业技术性和游客体验的满意度,打造一批医疗旅游龙头品牌,推动行业良性发展。”

  超载的生态疗养游

  “生活垃圾多了,水质也没原来好了,离理想的疗养生活越来越远了。”

  ——广西南宁 张建福

  坐在云雾缭绕的山中,泡一壶酽酽的茶,让茶水与新鲜空气一起涤荡身心……在云南勐海的深山里,来自深圳的白领刘菡正享受着这份乐趣。

  “在山里待了一礼拜,脸上的痘痘都少了很多!”刘菡说,到原生态的自然环境里疗养了一段时间,疲劳紧绷的身心得到了很大缓解。

  采茶、钓鱼、种菜……一些地方将生态建设与农家乐有机结合,建成集农业观光和生态疗养为一体的生态健康产业园区,让游客从快节奏的都市生活里解放出来,在纯天然的自然环境里静心疗养。

  人们倾向于走进自然,但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有限,这种依托自然环境的生态疗养旅游项目,开发不慎便会给生态环境带来压力。一旦环境遭到破坏,“养生”也就成了无本之源。

  被誉为“长寿之乡”的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他们为了疗养来到巴马,被形象地称为“候鸟”。广西南宁退休老人张建福就是其中一员。为了缓解肺病,他每年会去巴马县甲篆镇住一段时间,自己买菜做饭,还特意办了一张百魔洞的月卡,方便进洞吸氧。

  刚开始在巴马住觉得很舒坦,来疗养的“候鸟”多了之后,张建福觉得巴马的生态环境有些不堪重负:“生活垃圾多了,水质也没原来好了,离理想的疗养生活越来越远了。”环境压力下,巴马关停了工厂、建立了污水处理项目,正在补上生态保护“短板”。

  福建平潭海坛旅行社有限公司董事长薛斌认为,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加速,人们对生态休闲疗养的需求与日俱增。目前,生态健康产业园面临环境承载能力限制,加上相关基础设施尚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态疗养游相关产业的发展。“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同时完善相关生态疗养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消费体验,生态疗养游才大有可为。”

  延伸阅读

  中医药健康游:三大差距待解

  与国际上成熟的医疗旅游相比,我国中医药旅游存在较大差距。

  1.质量标准欠缺,没有系统化的服务

  从国际上看,泰国按摩、印度瑜伽、瑞士羊胎素抗衰老治疗等医疗旅游项目,质量信息透明,服务链条完整,有配套的相关保险,完全实行市场化运作,医疗机构与旅游企业主动合作且合作模式比较成熟。相比之下,国内中医药旅游项目,如按摩、足疗、药膳、中草药温泉等,没有国际认证,质量标准不统一,没有系统化的服务和相关配套的保险。

  2.人才匮乏,国际机构认证不完善

  目前,我国中医药旅游项目在国际上尤其发达国家接受度仍然较低。除加强宣传外,自身内功也要继续修炼。目前,针对旅游市场提供服务的主要是私营医院、小型诊所等,缺乏量化标准,存在从业人员外语水平影响服务质量等问题。

  3.产品单一,没有特色难以吸引人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