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 > 百科 > 内容

陈鼓应:我的文化传承从陈家村的尊尊亲亲开始(3)

2019-03-21 10:46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

陈鼓应说,不同于西方哲学中的神本主义思想,古代中国即便也有宗教信仰,但祖先崇拜仍是其中极为重要的内容。事实上,在孔子、老子之前,祖先崇拜就已经是中国人本思想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孔子和老子均继承并发扬了这一思想传统。老子强调“孝慈”、孔子提倡“孝悌”,都可以追溯至殷商之时祖先崇拜的信仰。

陈鼓应:我的文化传承从陈家村的尊尊亲亲开始

孔老对话,激荡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

春秋末期,有一场伟大的相遇,孔子问礼于老聃。《庄子》中提到老子16条,有8条是记述孔子和老子之间关系的;《礼记》中的《曾子问》,有四则记载了孔子说到了老子之事。双方都增加了这件事的可信度。

其实,2000多年前的一次约会,真实与否可以暂且不论,关键在于后人相信这场“孔老对话”,激荡出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生发了绵延至今的人文思潮。

陈鼓应说,孔老对话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孔子关注人伦教化而重《诗》《书》,老子则将孔子关注人道、礼教的思维提升到了道家的思维,关注人伦以外的天地背景;孔子继承了殷周制度,开启了士阶层的主体主干,老子则开启了哲学的主干。

陈鼓应:我的文化传承从陈家村的尊尊亲亲开始

“总之,两者都继承了夏商周文明的成果,开创性地开启了中国的文化、思想、哲学,生生不息2000余年。在文化上,儒家是主体,特别是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而哲学的理论建构、思想方法的运用以及概念的分析,宋以后的儒家更多吸纳了道家的哲学理论,而道家在宇宙人生的本根论上是居于主干地位的。”陈鼓应说。

老子和孔子都继承了历史的洪流,掌握了时代的命脉,推动了社会的变革。所以,老子说“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孔子提倡修己以安人,“老者安之,少者怀之,朋友信之”。

当然,孔子和老子,儒家和道家,也有显著的不同之处。举个简单的例子,《管子·牧民》一篇接续了《老子》的记述,提到“以家为乡,乡不可为也。以乡为国,国不可为也。以国为天下,天下不可为也。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显然,这和《大学》里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逻辑序列同中有异。

陈鼓应:我的文化传承从陈家村的尊尊亲亲开始

但谁也没有把思想倾向绝对化,孔子和老子可看作是思想的两极——相辅相成的两极。正如雅斯贝尔斯在《大哲学家》一书中所提到的,“两者的差异在于,老子直接通向道,而孔子则是间接地通过建立人世间的秩序来实现的,因此,他们只不过是同一个基本的见解所产生的相反的实践结果而已……虽然两位大师放眼于相反的方向,但他们实际上立足于同一基础之上”。

陈鼓应将这一点概括为“和”的精神:《论语》中讲“和而不同”,道家也讲“三和”——天和、地和、人和。正是“和”的精神以及鲜明的人文情怀、人本精神,确保了中国思想始终具备开放性与包容性。

采访结束,陈鼓应走出书院,又回到那片竹林中。他已经记不清楚上一次回南塘村是什么时候,也许,那里也有这样的竹林。

陈鼓应:我的文化传承从陈家村的尊尊亲亲开始

那时候,父母都在城里,陈鼓应并不能经常见到妈妈,于是,他很喜欢爬上一座在孩子看来很高的小桥。“黄昏的时候,我特别想妈妈。那时候也没有电话,我也不会写信,不知道她什么时候来看我。有时候想得不行,我就站在桥上,跳下去,又爬上来,再跳……有一次,油菜花开了,我盼望着母亲能出现,结果,她真的从远处缓缓走过来了。”

讲这些时,陈鼓应并没有看我,他的眼前也许又浮现出了那片油菜花田。每一个老人都曾是在母亲怀里撒娇的孩童,孩童长大成了享誉中外的大学者,只是,母亲再也不会来了。

作者介绍

陈鼓应:我的文化传承从陈家村的尊尊亲亲开始

陈鼓应,享誉国际的道家文化学者,1956~1963年就读于台湾大学哲学系及哲学研究所,师从著名哲学家方东美、殷海光;毕业后,先后执教于台湾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北京大学等,2010年起受聘为北京大学哲学系“人文讲座教授”。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