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在为患者换药■医院供图
新闻背景:
在今年4月26日,由省委宣传部、省卫生计生委联合开展的“辽宁好人·最美医生”评选活动中,大连市皮肤病医院暨辽宁省麻风病防治中心麻风病住院部被授予“辽宁好人·最美医生”集体,他们也成了我省惟一获奖的集体。
“被风吹来的魔鬼”,相当长时间里,人们如此形容麻风病的可怕。
麻风病因细菌侵蚀可导致人体畸残且具有的传染性,使得患者被别人拒之千里,即便为其治疗的医护人员,人们也避之不及。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麻风病高发期,我国采用封闭隔离的方式,麻风病院一直远离市区。如今麻风病虽已可防可治,但因需要隔离,麻风病院一直游离于人群之外。
辽宁惟一一所麻风病医院坐落在名不见经传的王崴子村里,一个地处大连最西北的辽南小渔村。这所承担了全省麻风病的防治、科研、教学、业务培训、技术指导等任务的医院,前身是关东署(辽宁省麻风病院),与新中国一起诞生。现在的称谓是大连市皮肤病医院暨辽宁省麻风病防治中心。
从高峰时期的400多病人,到如今的近60名患者,坚持陪伴他们的是30名医护人员……
瓦房店市土城乡王崴子村,坐落在大连最西北,这个三面环海、一面与陆地接壤的小村子鲜有人来,皆因这个小渔村还有另外一个称谓——“麻风病村”。
这不是一个自然形成的村落,之所以称为“麻风病村”,缘于辽宁惟一一所麻风病医院辽宁省麻风病防治中心坐落在此。
住在这里的近60人有着共同病情,他们触觉丧失,痛觉麻木;手指脚趾变形,难以自食其力;他们皮肤变厚,颜色变深,面部扭曲变形……
这又是一个后天形成的村子。“村民”有他们的生活节奏和生活习惯,已经把这里当作自己重要的甚至是惟一的家,再也无法离开。
“村民”每一张脸的背后,都隐藏着一段不愿提及的岁月,在最艰难的日子陪伴他们的是这里的医生、护士,而不是家人。
住了40多年的男患者
5月11日5时35分,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在郭晨雁卧室响起。电话是夜班值班医生打来,一位患有脑出血的病人再次发病,“病人的麻风病情虽已被控制,但这些病人由于年岁都比较大,也会突发一些其他病症。”
当天再次发病的是一位叫张双和的男患者,黑龙江双鸭山人,今年65岁,已经在此住了40多年。他十多天前发过一次病,医护人员守护了十多天,才抢救过来。
5月11日的工作从他对张双和的抢救开始,在他37年的临床中,这样的场景多得连他自己都记不清。
“或许是我小时候就看见、接触过麻风病人,我不觉得这个病太特殊,他们和普通病患一样。”郭晨雁从医37年里可以从容相对此间患者与他的家学渊源、少时经历有关。
1957年郭晨雁出生在“松树”,这个地名是辽宁省麻风病院家属区对外名称,“从3岁记事起,麻风病住院部的名字被改成了旅大市松树麻风病防治院”,这是他儿时的记忆。
在“麻风病村”长大的医生子承父业
郭晨雁少时的生活环境、接触的人与他的同龄人很不相同,“家属大院里有一群孩子,常常就跑去父母上班的医院去了”。郭晨雁的父亲部队转业后开始从事麻风病房防治工作,也因此成为辽宁防治麻风病的前辈。
耳濡目染下,郭晨雁很小就从父母口中知道了麻风是世界上最早有记录的传染病之一。他的家距离麻风病医院不到5里路,和小伙伴们常偷偷跑去玩,最开始是隔着很远的距离看,时间长了,胆子就大了,也会和在外边活动的患者搭腔,“反正我第一次看见他们时没怎么害怕,但当时治疗条件不行,长辈还是会呵斥孩子离病人远点。”
就像水到渠成,郭晨雁子承父业。在王崴子,子承父业郭晨雁并非惟一一个,“我们这一批人,几乎都是这样。”
尽管郭晨雁曾听父亲说过,“五六十年代外出住旅馆时,父亲曾因拿着麻风病院介绍信住宿,被拒之门外”,被社会歧视的不仅是患者,还有为其救治的医护人员。
他在麻风病村陪伴患者37年
1980年郭晨雁接过了父亲的班,那一年他23岁,青春飞扬。工作单位名字变成了大连市第二传染病防治院,院址也从松树搬到了现在的王崴子,3年后儿子在这里出生。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色香味俱全是一道美味菜肴具备的特征,而作为食材或者说种子的黑皮花生却俨然已经具备了...
成人烫发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但有部分妈妈竟然给小孩也跟一下潮流——烫发。现在大家都追...
发病没那么“突然”,脑溢血有6大征兆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脑溢血这种心脑血管疾病,它发病...
什么样的苹果醋减肥才好。减肥常喝苹果醋危害不可忽视尽管苹果醋有很多好处,但它确实对...
通讯:在这里,霍金的乐观幽默依旧留在人们心中--- 霍金享年76岁,伯吉斯的父亲2011...
上次发布了《在家留24小时尿最全方法》之后,有肾友问道,他每次留尿都放防腐剂,有没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