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性 > 两性 > 内容

游戏+未成年人,马化腾要解的这道题太难了

2019-03-09 21:02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阿狸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鹿鸣财经(ID:luminglab),作者:丁甜,编辑:封成,钛媒体获授权转载。

01 游戏背锅,是政治正确?

前几日,全国两会在北京顺利召开了,关乎社会的方方面面,已经有了不少提案。对于游戏行业和广大玩家来说,前有安徽省农科院副院长赵皖平“加强游戏立法”的建议,后有马化腾的《关于多措并举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建议》。

赵皖平的话语中表示:“联合国已把网瘾定义为一种精神疾病,……,应该更好地发挥社会的力量,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 尽管有人质疑这个说法是瞎编的,但是事情本身是值得探讨的。

从“电子海洛因”的帽子到“精神疾病”的审判,不论是游戏本身,亦或是玩游戏的人,都曾被或仍在被“污名化”。尤其当游戏遇上了未成年人,舆情风暴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但高压的舆论背后折射出的信任危机,或许和严峻的网络环境也不无关系。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据《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和阅读实践报告(2017-2018)》介绍,自2006年起,“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课题组”持续对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进行互联网运用状况的调查,已完成9次调查。对比近十年来的数据,可以发现未成年人首次触网年龄持续走低。

我国19 岁以下青少年网民人数接近1.7 亿,占全国网民总数的22.5%。其中,被调查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的总体普及率高达98.1%,10岁之前触网的比例高达到72.0%,比2010年的55.9%显著增加。2017年底为止,7岁(学龄前)触网比例达到27.9%,最小的触网年龄甚至低于3岁。

触网年龄持续偏低,这并不是一件好事。

巴尔扎克说,悲剧从来不是一个可怜的家庭的折射,而通常是一个被撕裂的社会缩影。未成年人的心智尚未成熟,一不小心就会迷失方向,酿成大错,引发悲剧。而其背后往往都有一个诱人入歧途的“罪魁祸首”,家庭悲剧也自然会有一个“替罪羔羊”。网络游戏就顺其自然地接过了家庭悲剧的锅,以前是武侠小说,流行音乐,然后是电视电影,现在是游戏。

当那些家庭的悲剧不断吞噬血脉亲情 、人伦道德,它开始骨肉渐成,化身恶魔,游荡在社会人间。那一天,孩子们知道自己逃不掉了。

他们被送去了临沂。在临沂第四人民医院的网络成瘾戒治中心(2016年更名为青少年性格缺陷矫治中心),曾经有一个“行为矫正治疗室”,原是传说中的“13号治疗室”。在这里,“救世主”杨永信穿着最洁白的褂子,脸上却有着最为邪恶的笑容,他承诺那些无助的父母,能够“救”好他们的孩子,让他们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然后就是反复的强度电击,反复的咒骂求救,反复的晕眩休克,反复的训练宣誓:

“我以自己新生命的名义宣誓,为了父母不再流泪,为了青春不再荒废,为了社会不再叹息,我将斩断网瘾的魔爪,发誓不再做网络的奴隶。”

可是没有人会去救他们,正是那双最愿意救他们的手送他们来的。除了绝望和疼痛,他们什么也抓不住,只能假意顺从来获得赦免的信任,最快地离开这里。但是那些口口声声说着“为了你好”的父母还没有意识到,从这里跨出去的第一步开始,他们就已经彻底失去了孩子的信任,更罔谈爱。

近日,有记者探访,临沂的网戒中心现在已经关了。门口的牌子摘了,两侧门柱上只留着挂牌的钉孔,原来挂牌子的地方张贴着两张租房广告。过去大门紧闭地方变得来去自如,如果你什么都不知道,这里只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停车场。

然而那些已经逃离这里的、发誓永不再来的孩子们,却不会像诊所关停那么容易,他们注定要被恶魔的梦魇追逐一生,甚至被毁了一生。

如今,在网络上搜索“临沂四院”,出现的第一个提示是“临沂四院监狱”,对于一个医院来说这是很奇怪的搜索结果。

在杨永信那里,网瘾并不能被治好,玩游戏的乐趣并不能被抹杀,用对孩子的伤害来弥平其对父母的伤害,只是用更大的错误来弥补错误。

隔阂的更加隔阂,疯狂的更加疯狂,失控的更加失控,一切都只会变得更坏。

02 海外解题法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