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性 > 两性 > 内容

美国传教士卜舫济和圣约翰大学(4)

2019-03-09 14:23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

“我们降半旗,是表示中国人的愤怒;没有降下美国旗,因为顾及美国和英国是邦交国家,”学生代表质问:“校长已经口头允诺我们降半旗,为什么出尔反尔呢?”

卜舫济还是一口拒绝学生的要求。

学生代表离开,很快,学生们重新将国旗升起并高唱国歌,在场的学生们纷纷热烈鼓掌。

卜舫济闻讯赶来,恼羞成怒,当着众人的面再次将国旗从旗杆上扯下;学生们十分气愤,有的跺脚,有的痛哭。一名学生挺身而出:“您是校长,我们应该尊重;但你是外国人,不应该抢夺我们中国人的国旗!”

卜舫济愣了愣,就把国旗交还给学生。

“中华民国万岁,万岁,万万岁!”同学们举起国旗高呼口号。

美国校长卜舫济命令学生们到礼堂听训,但当他与外国教授赶到会场时,已经到达的学生们一反常态,没有一个起立表示欢迎。

卜舫济校长震怒了,立刻宣布:学校停课!所有学生马上离校!学校设施全部关闭!

同学们放声大哭,圣约翰大学及其附属中学的553名学生和19名教师,当即宣誓永远与圣约翰脱离关系,然后列队离开。离校的中国师生于1925年9月成立了光华大学。

第二天,各大日报纸刊登了圣约翰大、中学生553人签名的脱离圣约翰宣言,中国教员孟宪承、钱基博等人也登报申明辞职。一时间,社会各界舆论纷纷指责圣约翰大学,批评卜舫济的声音此起彼伏——这就是著名的“六三事件”,或称“国旗事件”。

卜舫济主持圣约翰大学以来遭遇了最大的打击,他连声哀鸣:悲剧,悲剧!

82岁回归他永远的家——上海

1941年1月,77岁的卜舫济辞去校长职务改任名誉校长,至此,从担任书院院长到圣约翰的校长,卜舫济主持了圣约翰校政长达53年

6月,上海最炎热的日子,卜舫济依依不舍地启程回国。他回到了家乡纽约,可是中国上海,始终让他魂牵梦绕,念念在兹。他不辞劳苦地到各地演讲及传道,讲述他在上海的半个多世纪的人生见闻和心得,他在纽约不时与圣约翰毕业生如宋子文等人聚会。

1946年10月23日,他携老妻重返中国,出任圣约翰大学名誉校长。卜舫济于黄素娥病逝的次年与圣约翰英籍教员顾斐德(C.Gooper)的遗孀(Emily G.Gooper)结为夫妇。

卜舫济抵达上海的当天,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当采访记者问他为什么还要来中国时,他深情地回答:“这儿是我的家,我要永远在这儿,直到老死!”此时,他已经是体弱多病的82岁老人了。

美国传教士卜舫济和圣约翰大学

美国传教士卜舫济和圣约翰大学

不久,卜舫济因病入院宏恩医院(今华东医院)。几个星期后,1947年3月7日,他因心脏衰竭而逝世于宏恩医院,享年83岁。卜舫济的灵榇运返万国殡仪馆火化,安葬在静安寺公墓。

1947年3月9日,圣约翰大学教职员、校友和他的中西亲友,在校内教堂举行追思礼拜,参加者有宋子文、孔祥熙、刘鸿生、颜惠庆、约大校长涂羽卿等七百余人,教育部长朱家骅唁电褒扬卜氏“春风广被,贡献良多”。

卜舫济24岁在上海十六铺码头登岸,83岁在上海静安公墓安眠,他永远地留在了上海。

美国传教士卜舫济和圣约翰大学

卜舫济上海回忆录

卜舫济,一个美国人,用他生命中全部最美好最宝贵的所有时光,并且终老于上海。他创造了上海历史,为上海的教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章。没有卜舫济,就没有圣约翰。当我们走进那年华深处,和圣约翰的美好时光相遇,我们的心灵深处就流淌着一种感动,当然也有一种深深的感慨。

卜舫济的圣约翰已经不在了,美好的一切都已经化作了历史的尘烟;但,文明的价值和成就总是散发着恒久的芬芳——卜舫济的圣约翰以另外一种形式存在着:卜舫济的《中国的爆发》《中国史纲要》《上海简史》等著作仍然书香缭绕,在古人今人的回忆里,在上海城市的记忆中,仍然鲜活着卜舫济和他的圣约翰大学……

人物档案:卜舫济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