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性 > 两性 > 内容

为一张传教士照片,奥巴马亲笔信感谢浙医二院

2019-04-01 10:49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蒙多

为一张传教士照片,奥巴马亲笔信感谢浙医二院

“感谢您送我的礼物,您的慷慨让我深受感动。

“尽管我们文化背景不尽相同,但我相信只要家与国凝聚一心,就能变得强大。消弭文化的鸿沟,坚守团结一致的信念,为全人类创造和平昌盛的未来。

“再次感谢您送我的礼物。祝您一切安好。”

这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写给浙医二院院长的亲笔签名信的翻译内容,浙江在线于12月27日报道了对浙医二院院长与相关工作人员就此事所作的采访。

在G20杭州峰会后,美国白宫医疗官Betty Moore上校等人访问了浙医二院,并赠送了一本镶有美国白宫徽章的奥巴马签名笔记本作为礼物;王建安院长向对方回赠了一副“鞠躬图”版画。

而奥巴马给浙医二院的信正是对这幅“鞠躬图”的回应。在这幅版画的背后用英文写着:“这张于20世纪初摄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照片,生动记录了首任院长梅藤更与小患者相互鞠躬的瞬间,传递了医患之间的谦逊和尊重,也象征着医院的核心价值:患者与服务对象至上。”

这张百年老照片上,四五岁的小孩穿着长衫向对面的长者鞠躬,而已年过半百的梅藤更戴着礼帽鞠起躬来腰都弯成90度了。

《英国传教士梅滕更:从鞠躬到尽瘁》一文记载,梅滕更是英国传教士,来到中国传教,与兴医办学相结合。他“致力于建设浙医二院的前身——广济医院,使之成了当时全中国最大的西医医院之一。广行济世,广慈博爱;济人寿世,救死扶伤。艰难时世,梅滕更院长以45年之韶华,将优渥的情怀播撒在中国杭州的大地上。”这已是载入史册的事件。

浙江档案网的文章《梅滕更:从鞠躬到尽瘁》记录了这位在中国度过45年的医学宣教士一生的大事记,上海基督教网站刊登的关于梅滕更的文章部分如下:

怀着宣教梦想的苏格兰人

“梅藤更的英文名字是David Duncan Main。1856年6月10日,他出生于苏格兰艾尔郡的一个村庄,是家中第三子。他的父亲罗伯特•梅是一个磨坊主和商人,属于科金帝洛赫梅氏家族。他的母亲名字是藤更。他的大哥,威廉•藤更•梅,是格拉斯哥一位富裕商人,经营玉米及种子生意。这位兄长与梅腾更先生关系极为密切,并且在日后创办医院的筹款以及其他事宜上给了他莫大的支持和帮助。

1881年,25岁的梅藤更,完成了为期四年的医学培训课程,取得了他的医学学历。早就梦想着海外宣教的他,此刻感到梦想离自己越来越近,由于受到一个在印度从事医学宣教的传教士的影响,起初他的目光直接投向了那片伟大的土地,他主动申请去印度传教会(Indian Mission Field)工作。但是,来自中国地区对他的召唤又是如此的急切,他无法将此置之不理。所以他从印度转向了中国,接受了圣公会差会(Church Missionary Society)的安排,将他人生的目光投向了中国、投向了杭州。

去往中国的旅程马上要开始,但上帝却在他起程之前,赐给他一个终生的伴侣——佛罗伦斯·南丁格尔·斯密斯小姐,斯密斯小姐是上流大家庭中的一员。她是格兰顿船王大卫·丁沃尔·斯密斯的第十六个女儿。她的母亲是麦克维卡上校,是一名注册护士(R. N.),她为佛罗伦斯·南丁格尔的故事所吸引,并以此作为女儿的名字,她也偷偷地许下了一个愿望,希望她的女儿也能成为一名传教士。

1881年9月,这对小夫妻在苏格兰爱丁堡的教堂举行婚礼后,即于9月28日起航,离开祖国,前往中国。一年以后的9月,比梅滕更小5岁的另一位传教士苏慧廉,受英国另一个教会委派,出发前往中国浙江的温州;苏慧廉后来成为著名的汉学家、教育家,成为美国著名学者费正清的老师。那时,浙北有了梅滕更,浙南有了苏慧廉。

初到杭州

年轻的梅滕更,最早梦想到东方的印度做传教士,从事医学宣教;只因当时杭州的传教职位空缺,朝气蓬勃的他于是应圣公会之招,去了另一个神秘的东方国度中国。夫妇俩携手从上海上岸,经宁波、过绍兴,最后抵达杭州,接手广济医院。那时有很多艰难:人地生疏,举目无亲,风俗不谙,语言不通,抵达上海时甚至不见迎接者的影踪。

最后,他们自己设法安置了行李,并找了一家旅馆住下。后来,上海大教堂的牧师利夫·W·L·格罗夫斯(Rev. W. L. Groves)得知他们的到来,把他们作为上宾,从旅馆接到他的单身公寓,直到他们为赴杭之行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不久他们就经宁波去往杭州,在绍兴,穆勒主教(Bishop Moule)接见了他们。在主教的陪伴下,他们坐轿子,乘渡船,渡过了钱塘江,达到了杭州城。他们受到了1870年来杭州的圣公会宣教士利夫·亚瑟·埃尔温夫妇的盛情款待,邀他们在家中留住,直到他们自己的房子准备妥当。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