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性 > 两性 > 内容

重庆加大各级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2)

2019-03-28 17:27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

  影响公益文化事业发展的因素很多,但政府对公益文化事业的投入,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因素之一,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而当前,政府在公益文化事业投入中存在诸多问题不容忽视,成因也很复杂。

  第一,关于问题

  一是在制度保障上,公益性文化的概念本身边界不清晰,公益性文化投入缺乏刚性法律保障和问责机制,各级政府还没有健全的公益文化事业考核指标体系,政府缺乏对企业有效引导的激励性政策机制。

  二是在投入方式上,对城乡基层和基础设施的投入不足,投入方向不明确且重点不突出,财政资金引导社会投资的作用不够明显。比如,2010年全国文化事业费323.66亿元,其中农村投入116.41亿元,仅占36%,导致农村的文化设施、文化活动、文化生活严重落后于城区。

  三是在效益评价上,政府投入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效益不高,评价指标体系不健全,产品和服务标准不明确。当前,基本文化权益没有量化的标准,公共文化设施没有建设的标准,公共文化服务也没有服务的标准,操作性、导向性不强。

  四是在政策体系上,政策手段单一且创新理念不多,地方配套政策不落实,相关政策间的协调配合不够。当前,文化领域资源分散、重复建设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有待于政策创新和工作创新。

  第二,关于成因

  一是政策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认识依然不足,没有认识到文化对发展经济相生相伴的重要性,根本上是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一切问题的产生,从主观上讲,首先是认识问题,态度问题。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不足的问题,文化投入不足的问题,最首要的原因是认识不足。特别是个别地方和干部,认为文化可有可无,制约了文化的投入。

  二是一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不高,投入乏力,客观上制约了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在全国,东部的文化事业投入明显高于中部,中部明显高于西部;在重庆,主城区和渝西的公益文化事业明显好于渝东南、渝东北,这是不争的事实。文化投入不足的问题,关键靠发展来解决。

  三是基层普遍缺乏从事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实用性人才,人浮于事的状况不同程度地存在,“不齐不全不熟行”的问题十分严重。特别是农村乡镇和城市社区,文化队伍数量偏少,基层文化干部熟悉文化工作的不多,专业人才严重不足,制约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开展。

  四是政府缺乏完善配套的干部考核体系,使其没有太多太大的动力推进公益文化事业的发展。文化行政部门大包大揽,文化行业用人用工、分配制度、管理体制不科学,文化资源没有有机整合,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未能完全形成,没有充分调动起各方面的积极性。

  总之,问题客观存在,成因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但主观原因是主要矛盾,这就是政府投入的管理体制和动力机制。由此看来,必须下决心突破。

  三、如何破解各级政府对公益文化事业投入乏力的难题

  总的来看,各级政府对公益文化事业的投入不同程度地存在乏力的问题,应该说,这是一篇很大的文章,目前刚刚破题,必须做好。

  第一,提高认识

  一是要加大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的培训力度,使其认识到公益文化事业的重要性。文化建设虽然不像经济建设那样搞起来实惠,但对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国家长治久安乃至国家软实力增强的特殊作用不可小视。在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上,只要一把手认识到位,一切问题会迎刃而解。

  二是要向全社会大力弘扬公益文化是民生事业的重要领域的理念,这一理念的核心是文化民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心如何生活得有尊严、有文化,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重要。必须坚持抓文化就是抓民生的理念,从国计民生的高度,高度重视文化民生,疏通文化民生的脉络,夯实文化民生的载体,让人民群众时时处处浸润在健康的文化氛围之中,感受到文化生活的便捷和美好。

  三是要明确公益文化事业的边界,在“6+1”中选择优先确保的服务类项目。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必须分清“基本的”和“非基本的”内容,“基本的”必须由政府埋单。重庆将广播电视作为优先保障的内容,打响“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攻坚行动,100万户500万农村群众受益,被称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第二,夯实基础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