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性 > 两性 > 内容

重庆加大各级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

2019-03-28 17:27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

  公益性文化事业既是国家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家社会公共服务事业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文化发展的经验表明,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各级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具体体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文化改革发展,将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重要的战略任务。必须强化各级政府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真正促进公益性文化事业有质的飞跃,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充分的保障。

  一、当前我国公益性文化事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给我国公益性文化事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同时,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挑战与机遇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主要体现在:

  第一,关于机遇

  一是在理论上,党中央高度重视公益性文化事业,全社会的文化自觉意识普遍增强。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第一次科学界定文化具有事业、产业两种属性,第一次将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强调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国际经验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3000美元左右时,就进入了物质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并重的时期。现在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4000美元左右,已经进入文化消费活跃和升级的时期,全社会尤其是企事业单位有从事公益文化产品生产的积极性。

  二是在制度上,我国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市场体制和政策机制越来越成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宣传文化领域成功完成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积极推进从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市场越来越成为文化发展的重要平台,人民群众越来越通过市场来选择和消费文化产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不断深入,一系列促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政策机制更加成熟。

  三是在保障上,首先表现为国家综合实力提升,各级财政加大投入力度,为公益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活动开展提供了资金保障。其次表现为互联网等技术的进步为公益文化事业发展提供了科技保障,为加快我国文化发展、形成新的文化创造力提供了机遇。第三表现为丰富的文化人才队伍为公益文化事业长远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日益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正在成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最活跃的生产力。

  四是在外部环境上,一方面表现在文化“走出去”战略提升了我国文化的软实力和吸引力,另一方面表现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发展公益文化事业的经验教训可以被我们借鉴。当前,我国已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不同形式的文化往来,与数千个外国和国际文化组织保持着各种形式的联系。在文化交流与互动中,我们既充分吸收世界各国的文化先进因素,又认真汲取他们的经验教训,保证了文化始终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不断前进。

  第二,关于挑战

  一是核心价值观亟待确立,尤其是当前社会上存在一些突破道德底线的思想和行为。正确的价值观,对一个人来说是坚不可摧的意志力,对一个民族来说是牢不可破的凝聚力,对一个国家来说是不可匹敌的竞争力,对一种文化来说是不可抗拒的影响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长城筑在全国人民的心中,不比夺取全国政权、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更容易,甚至更难。

  二是文化体制机制有待完善,特别是“为谁抓、谁来抓、怎么抓”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目前,我国仍有大量的国有文化单位从生产到管理由政府统包统揽,这种状况既割断了文化生产单位与市场的联系,又剥夺了文化生产单位的市场主体地位,造成文化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的脱节。

  三是政策缺失需要补课。主要是投入不刚性、投入不均衡、投入不到位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对公益性文化单位性质、功能缺乏科学界定,缺少分层分类别实施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同其他社会事业比,我国文化事业费总量偏小,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很低,增速仍低于同期财政支出。

  四是文化的多元性需要深化,现阶段人民群众对文化需求日益多样化,加之民族、宗教因素,这一问题显得更加复杂。尤其要警惕外来文化、敌对势力的文化侵蚀和文化渗透。

  总之,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大于困难,我们要在抓住机遇中迎接挑战,在播种希望中战胜困难,以确保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二、政府在公益文化事业投入中存在的问题和成因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