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内容

2013 立秋 8月7日 农历七月初一

2019-03-12 17:46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年8月7日、8日或9日,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节气。立秋是由来已久的传统节时。立秋的“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

立秋表示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之意,是一个反映季节的节气。“立秋”的正式登场,意味着秋天的开始。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而秋季又是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令】夏秋之交季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不仅预示着炎夏即逝,秋天将来,也表示草木开始孕子,收获季节到了。

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之日凉风至”明确地把立秋与天凉联系起来。可见,立秋就是凉爽的秋季开始了。

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候】秋老虎余威

古代分立秋为三候:“初侯凉风至”,立秋后,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刮偏北风,偏南风逐渐减少,小北风给人们带来了丝丝凉意;“二侯白露降”,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强烈,夜晚的凉风刮来形成一定的昼夜温差,清晨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植物上凝结成了一颗颗晶莹的露珠;“三侯寒蝉鸣”,这时候的蝉,食物充足,温度适宜,在微风吹动的树枝上得意地鸣叫着,好像告诉人们炎热的夏天过去了。

立秋到来时,中国很多地方仍然处在炎热的夏季之中,立秋后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早晚温差逐渐明显。由于全国各地气候不同,秋季真正开始时间也不一致。

【由】祭祀来迎秋

自古以来人们就很重视立秋节。早在周代,逢立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举行祭祀仪式。汉代沿承此俗,并杀兽以祭,表示秋来扬武之意。民间则有在立秋时占卜天气凉热的风俗。东汉崔宴《四民月令》记载:“朝立秋,冷飕飕;夜立秋,热到头。”

立秋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于汉代,后世将秋社定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此时收获目标已完成,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神答谢。宋时秋社有食糕、饮酒、妇女归宁之俗。唐韩偓《不见》诗:“此身愿作君家燕,秋社归时也不归。”在一些地方,至今仍流传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说法。

【农】禾谷成熟季

到了立秋,梧桐树必定开始落叶,因此才有“落一叶而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

大暑之后,时序到了立秋。立秋日对农民朋友显得尤为重要,有农谚说:“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这是说立秋日如果听到雷声,冬季时农作物就会歉收;如果立秋日天气晴朗,必定可以风调雨顺地过日子,农事不会有旱涝之忧,可以坐等丰收。此外,还有“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干河底”的说法。也就是说,农历七月立秋,五谷可望丰收,如果立秋日在农历六月,则五谷不熟还必致歉收;立秋前刮起北风,立秋后必会下雨,如果立秋后刮北风,则本年冬天可能会发生干旱。

【居】应与鸡俱兴

秋季到来,万物萧条,古人常发“悲秋”之感。此时,人们的情绪极易烦躁和消沉。而忧伤肺,肺气受伤,则影响阳气的蕴藏,到冬天阳气当藏而不能藏,便易发生阳虚腹泻之症。因此,秋季应豁达心志,可穿些亮色调的服饰,平时多“笑一笑”。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日常活动不可过度劳累,不可泄汗太多,以防阳气阴液的损伤。

所谓“春捂秋冻”,立秋着衣不宜太多,一来可以提高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耐寒能力,二来避免了多穿衣服产生的身热汗出,避免感冒。

【体】贪凉中阴暑

中医讲“天人合一”,人体的脏腑与四季相对应,秋则与肺相通应。

《素问·藏气法时论》记载:“肝主春,心主夏,肺主秋,肾主冬。”《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记载:“逆秋气,则少阴不收,肺气焦满。”秋天天气干燥,易出现干咳、音哑等,对肺产生影响。

立秋的气候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肺功能开始处于旺盛时期,调养以“养肺”为目标。

中暑在中医上也称“伤暑”,有阴阳之分,阳暑是由于酷热所致,而阴暑是过于避热贪凉引起的。立秋后阴暑频发,是因为立秋之后昼夜温差大,皮肤腠理开合频繁,此时贪图凉快,一热一凉之间让虚邪贼风有机可乘。

【食】宜多酸少辛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