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内容

老年友善医院 “友”在哪里?(2)

2019-07-02 00:44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蒙多

  多方协商后,宣武医院与回民医院、广外医院及附近五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联动,将一些急诊病人、输液病人疏解过去,同时医生也要跟去会诊及查房。

  院外拓展之余,更重要的是院内布局。经过反复斟酌,教学楼一层“腾挪”出400平方米,用于接收急诊原来地下一层的全部留观病人,这样急诊科一层接诊区域就增加到两层空间,面积几乎增加了一倍。初诊完后,不需紧急抢救的患者可到地下一层等待检验检查结果同时接受一般治疗。需要抢救的就近移送到一层新改造的急诊抢救室。急诊科建立了抢救室准入标准、转出标准和动态评估机制,保证抢救室里不滞留稳定期的病人,腾出空间来随时给被抢救者使用。

  进入改造完成后的急诊大厅,两个平日接诊量较大的科室安排在大厅两侧,利于分散人流。墙上湖蓝色装饰条清爽醒目,几幅风景画颇具人文气息。吴英锋向上推开画框,其背后电源、负压和氧气等插口一应俱全,将因地制宜发挥到了极致!“如果状况紧急,在这儿接通设备立刻就能抢救病人。”

  再向里走,一道标有“禁止穿行”的门阻隔了往日的“川流不息”。保安不时告知人们需要绕行,其中还包括不少穿着白大褂的医护工作者。但面对腿脚不便的老年人,也会视情况予以放行。维护秩序的同时,又妥善兼顾了人情。

  业务提升

  敢给百岁老人做手术,一句“大爷大妈”暖人心

  如果说看得见的设备与流程改进尚能短时奏效,那些看不见的“软实力”,则需要医护工作者“润物细无声”的长期建设,绝难一蹴而就。

  吴英锋介绍,“老年友善医院”概念和标准最早是由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北京市卫生健康委进行了借鉴和修订,制作出一套适用于北京地区极为详尽具体的评价标准。他展开一份长达数页的《北京市老年友善医院创建标准(试行)》,记者看到其中按组织支持、沟通服务、医疗照护、设备环境等主题分为四大项,每一项下面又再细分诸多小项。

  员工日常规章制度、院外义诊、院内宣传……在这份满分为100分的“标准”中,每个小项只占一分,且不少项目需要查阅以往会议记录、培训规划、资质证书。这意味着评选“老年友善医院”只能一分一分据实累加,无法临时“抱佛脚”。

  作为北京市唯一授牌的“北京市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宣武医院从1958年建院至今,始终打着“神经科学”和“老年医学”两块招牌。吴英锋坦言,受限于院区地理位置,加之建筑比较陈旧,老年友善工作更多要从服务与业务上进行提升。

  他表示,医院的住院手术中60岁以上老人占近40%,远超全国10%左右的均值。“骨科、心脏……八九十岁乃至上百岁的老人都会到我们这儿做手术。我们有底气给百岁老人做手术,绝不是仅凭医生‘胆子大’。整体术前评估,围手术期的麻醉、管理、术后快速康复都要跟上。要防范各种风险,最后让老人安全离院。从专业角度来讲,这需要诸多学科通力合作、密切配合,点滴积累才能形成目前高龄外科的流程、制度乃至安全文化。”

  在老年患者较多的大兴区人民医院,敬老助老的氛围早已成形。自2011年起,医院便组建了一个内训师团队。将十几位骨干送出去参加多轮学习培训,然后作为讲师在院内进行二次培训。“我们对待老年人的礼貌用语、行为规范,是覆盖到所有医务人员、后勤物业的。”孙翰林笑言,不要小看一句“大爷大妈,爷爷奶奶”的力量,“真的很能拉近距离,让老年患者感到暖心。”

  在孙翰林看来,积极参评老年友善医院,不但有利于服务老年患者,对医院自身提升也很有帮助。“参照标准,一些目前我们还没有做得那么到位的工作,以后可以继续完善。”此外,专注思考老年患者的就医问题,还对分级诊疗有一定促进作用。孙翰林介绍,2014年前后,医院成立了拥有25张床的中西医结合老年康复病房。“针对那些患有脑血管疾病,长期卧床回到家里可能又有困难的病人,能给予一些帮助。同时我们有榆垡和北臧村两个托管医院,基本治疗已经结束的患者,可以转诊过去进行长期康复。”

  本报记者 魏婧 文并摄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