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君子”冒险向国联递交《真相》
《真相》蓝布包
国联调查团在柳条湖爆炸现场。
刘仲明夫妇和三个儿子。(刘钟难供图)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展出的“九君子”肖像。
核心提示
“九一八”事变后,沈阳“九君子”将收集到的罪证递交国联调查团,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暴行。那么,“九君子”是怎么认识的?他们被捕入狱后,为何会在短时间内出狱?上周,记者采访到“九君子”之一刘仲明的三子刘钟难,听他讲述发生在“九君子”身上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联成立调查团来沈阳了解真相。沈阳九位爱国青年成立“爱国小组”准备向调查团递交日本侵略证据,目的是向国际社会揭露日本的侵略行径。
从1931年11月下旬到次年1月底,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收集整理反映“九一八”事变实况的材料,汇集成册,并用红色丝线绣上“TRUTH”(中文译为《真相》),他们在材料上签下了自己的真实姓名。1932年4月25日,在法库基督教教区传教士倪斐德博士帮助下,“爱国小组”将《TRUTH》递交国联。
当年在《TRUTH》上签名的一共9个人,他们分别是大学教授刘仲明、毕天民、李宝实、张查理、于光元,银行家巩天民、邵信普,医学家刘仲宜、社会活动家张韵泠。鉴于他们的个人修养、精神气质和担当魄力,后人称他们为“九君子”。
近日,记者采访了刘仲明的儿子刘钟难,对涉及“九君子”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解读和澄清。
“九君子”是怎么认识的?
1913年,丹麦牧师华茂山在沈阳路三段青年里20号(今沈河区朝阳街155-1号)创办奉天基督教青年会。1921年,进步青年阎宝航被聘为青年部干事,他组织青年学习马列主义,探讨救国救民之路,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参加,其中就有“九君子”。“父亲刘仲明在那时担任过奉天基督教青年会董事长,与巩天民、刘仲宜等爱国人士都是在这个时候相识的。”刘钟难对记者说。
据刘钟难回忆,留英回国后的刘仲明一直从事医疗工作。1929年,他在基督教青年会月刊上发表了一篇短文,倡议“为国者可组织小友团”,青年读者对此颇感兴趣。1930年,刘仲明组织了爱国“小友团”,当时有14个人报名参加。“九一八”事变后,“小友团”自动转变成秘密的“爱国小组”,对学生、病人进行爱国思想宣传,并对一些弱势群体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九君子”成为“爱国小组”的核心成员。
刘仲明,原名刘同伦,1893年生于辽宁锦西(今葫芦岛市)。少年时代,刘仲明有感于国弱民穷,立志学医。1917年,刘仲明在英国人创办的奉天医科大学毕业后,赴英国留学,后又赴丹麦、瑞士等国进修结核病防治学,1928年回国后任奉天医科大学肺科主任、教授。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当得知国联调查团要来沈阳时,“九君子”便在刘仲明家召开紧急会议,商议如何揭露日本侵略罪行。大家一致认为,应该立刻收集日本侵略中国及制造伪满洲国罪行的铁证。当时决定由刘仲明、张查理和毕天民为整理主委,负责编排整理材料。编辑的原则是:“确保事实、证据俱在,只有事实而暂无证据者,不得不舍弃。以日本之矛刺日本之盾,让他自相矛盾,全无反驳的余地。”
他们首先把收集来的中文和日文资料译成英文,再交给于光元审核。于光元通晓英、日、德、俄四国语言,尤以英语最佳,熟知英国上层社会语言习惯和风俗民情,又了解底层社会的俚语和闲话,经他修辞润色的英文稿件,完全是一篇地道的英式英语。这些材料最后由刘仲明全权负责整理,命名为《TRUTH》。
监狱中发生了什么?
史料记载,1932年2月中旬,刘仲明在盛京施医院院长雍维林(英国人)的帮助下,写好了给国联调查团的信。4月25日,在爱尔兰传教士倪斐德的帮助下,《TRUTH》被成功送到国联调查团的手中。
《TRUTH》公布的75条日本侵略罪证,具有“原始性”“系统性”“实证性”“法理性”, 日本既反驳不了也甩不掉。据此,国联公判:“日本为侵略,成立满洲伪国看不出有当地民意的迹象。”
在国联报告书审议大会上,有几十个国家的代表对以上结论投赞成票,只有日本一国投反对票,日本当场宣布退出国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