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时报(5)
1981年,澳大利亚Coral Sullivan教授首次将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用于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我国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运用这一技术,迄今近30年时间里,却一直没一部相应使用标准。
缺标准、缺体系、缺规范,即便出现了问题也没人管,家用睡眠呼吸机的管理在中国就是一盘散沙。
一个尴尬的现实是,家用睡眠呼吸机在我国虽然按照Ⅱ类医疗器械注册,却从未对其进行不良反应监测。与人体呼吸系统密切相关的医疗器械,竟和普通商品维修并无二异。
究其原因,多位睡眠呼吸专家均表示,这可能与我国未将睡眠呼吸机纳入处方管理范围有关。目前,睡眠呼吸机一般由厂家或代理直接销售,完全不经医院,一旦出现问题,患者也只能找厂家进行维修或更换,医生的指导作用被大大降低。
“最容易被患者忽视的是机器的消毒、清洁。”武警总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高红梅表示,很多病人认为呼吸机只有自己使用,无需担心交叉感染,很少清洁机器,甚至如旧家电一般置于角落。
然而,这样的风险显而易见。高红梅表示,“病人戴上呼吸面罩后,会形成一个一定湿度、温度且空间密闭的环境,从而容易导致大量细菌滋生。家用睡眠呼吸机使用中,人体呼吸道黏膜屏障作用及防御机制变弱,一旦清洗不及时,极易造成呼吸道感染,继而加重病情。”
除定期消毒外,遵医嘱按时复诊也是在使用睡眠呼吸机时的重要事项。然而,我国相当一部分患者并不经过医生,因此复诊、随访的比例也不高。“即便是医生反复叮嘱,能按时坚持随访的患者也是少数。”
“病人使用睡眠呼吸机后,至少应在戴机的第2周、第4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这几个时间点回院随访呼吸机使用效果,判断是否需调整参数或更改治疗方式。”高和教授表示,现实中按此要求随访的患者少之又少。
然而,这仅是呼吸机使用标准缺失的一方面。事实上,如何保养呼吸机、多长时间定期复诊、何时需调节参数等许多方面都需要有明确的规定以规范患者对此类医疗器械的使用,而目前由于标准缺失,只能依靠医生或呼吸机销售商的口头指导。
相关阅读:
健康时报2015年7月20日1233期3版刊发《5亿国人遭遇睡眠困扰》,据WHO流行病学数据显示,世界范围内1/3人有睡眠障碍,我国5亿人正遭遇各类睡眠障碍,其中60%~70%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近四成国人每天遇到睡眠障碍,却没有一位真正的睡眠医师,缺乏睡眠医学和睡眠医师的教育和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