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内容

为什么有人爱爱时喜欢蜡烛、小皮鞭,而且还觉(3)

2019-03-08 14:15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蒙多

❸ 挤恋,也就是“摩擦癖”,女生经常在公交或地铁里遇见的色狼,就是此类变态。这类变态喜欢在公众场所,和完全不相识的女子拥挤摩擦,以获取性的满足,而发生摩擦处经常以生殖器官的所在的部分为主。

SM:抖S和抖M的性游戏

为什么有人爱爱时喜欢蜡烛、小皮鞭,而且还觉

虐恋,又叫SM。这两个字母分别代表施虐恋和受虐恋的意思。

“S”又叫“萨德现象(Sadism)”;从前法国有一个侯爵,叫萨德,这是一个喜欢拿小皮鞭抽打情人的施虐者,在他的作品里,更充满了此类描写,“萨德现象”的名词就滥觞于此。

“M”则是“莫索克现象(masochism)”;18世纪时,奥地利有个小说家,叫莫索克,他自己就是一个受虐者,在他的小说《穿裘皮大衣的维纳斯》里,他笔下的女主人公个个都是冷若冰霜的“女王”型,身穿裘皮大衣,手持象征性感和权力的皮鞭,为满足性欲而鞭打他。

这两个人也就成了“施虐狂”和“受虐狂”的代言人:凡是向所爱的对象喜欢加以精神上或身体上的虐待,都可以叫施虐恋。受虐恋则相反:凡是喜欢接受所爱的对象的虐待,而身体上自甘于被钳制、与精神上自甘于受屈辱的性的情绪,都可以叫受虐恋。

● ● ●

恋爱是一门艺术

为什么有人爱爱时喜欢蜡烛、小皮鞭,而且还觉

关于性、恋爱和婚姻,虽时隔近一百年,霭理士的很多思想、观念,放在今天,依然非常开明,其中不乏真知灼见。

霭理士认为恋爱是一门艺术,需要双方好好经营。我摘取了部分精彩的段落,供大家参考,对你学习谈恋爱,也很有用哦:

恋爱的基本条件是“从对象身上所取得的快乐的感觉”,不过难免也夹杂着痛苦和悲哀的成分。

缺乏性交的欲望或性交的愉快时,都需要以恋爱的艺术来加以补救。

把性事物看做龌龊与把性行为看做罪孽的种种传统的观念,压抑了女人的性冲动,这样的女人看起来非常“性冷淡”、“性冷酷”,如果丈夫没有特别的艺术性的准备与性情上的温存体贴,床笫之欢,只会引起她的痛苦、厌恶。

在旧宗教与道德观念下成长的青年,结婚前越是“天真”,越是“纯洁”,一旦结婚以后,他会突然发现,这种“天真与纯洁”便是粉碎他的婚姻生活和家庭生活的唯一的礁石,害了自己,又害了妻子。

求爱不应只限于结婚以前的那个耳鬓厮磨的阶段,而是每一度性交以前很自然也很必须的一个先决条件。这是恋爱艺术里最单纯与基本的一个事实。

一些性爱的戏耍(也就是“前戏”),可以直接引起女子的愉快的情绪,而这种情绪又转而激发生殖器官一带的腺的分泌,总要等到这种分泌相当多,使生殖器官呈一种浸润的状态,才可以交接。

恋爱的艺术,也是一种不容易的艺术。夫妇之间,应当彼此承认个人的自由;生活理想尽管大致相似,其间脾气的不同、兴趣的互异,也应当彼此宽容……

● ● ●

畅销百年,注释比原文还好看

为什么有人爱爱时喜欢蜡烛、小皮鞭,而且还觉

哈夫洛克•霭理士(Havelock Ellis 1859-1939),英国心理学家,现代性心理学鼻祖,与弗洛伊德并称为人类性心理研究的两大泰斗。《性心理学》是霭理士的集大成制作,深入浅出地讲透人类种种性现象的心理成因,问世百年不断再版,被誉为了解性心理的至高经典。

为什么有人爱爱时喜欢蜡烛、小皮鞭,而且还觉

《性心理学》是著名学者潘光旦先生的代表性译作,他的译文典雅,足以符合“信、达、雅”翻译三原则,文风自带民国大家风范。

为什么有人爱爱时喜欢蜡烛、小皮鞭,而且还觉

潘先生的翻译不仅逐字逐句与原文相符,尤为让人津津乐道的是,潘先生为这本书写了825条、整整10万字的注释!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