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 > 百科 > 内容

64年,一家三代人的坚守

2019-03-11 17:17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阿狸

多彩贵州网讯 (本网记者 吴蔚)11月26日,初见王胜林。一个月前,他为了给麻风村勘察发电机的安装地点摔下20多米的悬崖,右腿骨折三处,右手腕也断了。虽然能看出他站得很吃力,可是却笑着迎接,是那种善良得可以融化内心的微笑。

王胜林家的木屋简陋而整洁。没有开灯的堂屋有些昏暗,神龛旁贴满了他获得的荣誉:2014年“黔南骄傲”十大年度人物,2015年“贵州省劳动模范”。

意外 第一次无法坚守岗位

说起受伤的经过,王胜林淡定得像说别人的事。

2018年10月26日,和往常一样,下午2点过,他牵着马驮着60斤物资到了麻风村。

“好几天都没电视看了,还不太习惯。”麻风村之前用的太阳能发电机坏了,麻风村老人的话王胜林一直惦记着。

麻风村里的电视机,是除了王胜林外,这里了解外界唯一的方式。

64年,一家三代人的坚守

 

23年,三匹马先后陪着王胜林来往于麻风村,现在这匹也陪了他15年,是他最亲密的“兄弟”

做了几天功课的王胜林发现一款小型水利发电机很不错。往来麻风村几十年,途中王胜林都靠“山水”解渴,他放下物资和马匹他便匆忙地跑到山里,确认是否有合适的水利条件。

距离麻风村不远的地方有个落差30多米的瀑布。王胜林从上沿爬了下去,刚下了10来米,不慎踩空,跌到了瀑布底下。

半个多小时醒来后,王胜林头破血流,他发现右手腕和整个右腿疼得无法动弹。“其实我还是清醒的,马上摸了下手机,没摔碎。”

山间的手机信号时有时无,王胜林只能给弟弟发信息。他爬在地上找到了一根树枝,对右腿进行了简单地固定,不停地用左手举着手机找信号,举酸了就休息一会。断断续续,找了两三个小时。

64年,一家三代人的坚守

 

2012年前麻风村村屋已经弃用,杂草中的破烂不堪,显得有些凄凉。

夜幕降临,山风刮起。他感觉风刮来了信号,立马举起手机。“没想到真的发出去了!”

弟弟王胜金收到信息后,叫上了寨里20多个乡亲,凭着只有二十几个字的信息,估摸着大概的地方。等到王胜林被大家从临时开凿的一条山路抬出来时,已近晚上7点。

接到王胜金的求救电话,三都县民政局安排人员将王胜林送往黔南州中医院救治。手术后,恢复意识的王胜林嘟嘟囔囔,同事潘世刚用耳朵贴近他的嘴边:“请领导赶快安排我媳妇和兄弟去‘招呼’(照顾)麻风村,他们等不起。”

记不清自己已经多久没哭过的潘世敢忍不住流泪了。要知道,此时王胜林因为右手手腕一处骨折,右腿三处骨折,全身被打入了十根钢钉。

三都县民政局副局长李克林回忆,共事这么多年,王胜林从来没有向单位提过什么请求,这是第一次。

64年,一家三代人的坚守

 

王胜林家所居住的苗寨

接力 三代人的爱心传承

麻风村不是村。

上世纪50年代,麻风病在中国流行。由于缺乏有效的防控手段,加之其“恐怖”的传染性。政府在偏远的山区建立起集中隔离治疗区,麻风病人自愿或被迫安置在这里,大家叫它“麻风村”。

初建麻风村,除了需要医护人员定期前往,病人的食物和日常用品都需要专人送进去。那是个极具情怀的年代,可是面对这么“恐怖”的瘟疫,也没多少人敢接招。

“我去!”三合镇排偷村才十多岁的“愣头小子”王玉春站了出来。说不出什么凛然大义,只是他觉得这些麻风病人“太可怜了”。

64年,一家三代人的坚守

 

采访中,记者感受到的不仅是王胜林一家的坚守,还有他一家人的乐观,仿佛只要麻风村好,他们就好。哪怕是王胜林受伤,一家人都笑着。

三合镇排偷村,是距离麻风村最近的自然村寨。说“近”,是因为只隔了两个山头,可是山路也有近20公里。为了限制麻风病人的活动范围,进出麻风村只有一条隐蔽的山路。

王玉春这么一走,就是30年。

每次王玉春都先要从山顶上的排偷村步行两小时到山下的回龙村,再搭马车到县城购买大米、食盐、煤油等。然后原路回家,喝口水继续背上物资步行三四个小时到麻风村。

从王玉春到儿子王开国,再到孙子王胜林。没想到的是,这条路王家人走了64年。

当年,王玉春对着劝说自己的人撂下一句话“如果我被传染了,就住在那里!”这,成为王家三代的“传家训”。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