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 > 百科 > 内容

日本最新研究发现治疗脑梗塞更有效方法

2019-03-10 07:14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蒙多

  日本新潟大学脑研究所日前发表一份公报称,该所新研究发现,一种被称为“生长因子颗粒素蛋白前体”的蛋白质能克服脑梗塞治疗中有效的血栓溶解疗法的弱点,有可能大大提高脑梗塞治疗的效果。相关论文已刊登在新一期英国《脑》杂志上。

日发现治脑梗塞更有效方法

  脑卒中在日本是居第四位的死亡原因,在脑卒中患者中,因血管堵塞而发病的脑梗塞患者近年来不断增加。目前,治疗脑梗塞的有效方法被认为是利用“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进行的血栓溶解疗法,但患者能接受这一疗法的时间只有发病后4个半小时内,且只有不到5%的脑梗塞患者能接受这种治疗,原因是“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易引发脑出血和脑水肿等并发症。

  新潟大学脑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如果将“生长因子颗粒素蛋白前体”与“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一起注射到患有脑梗塞的实验鼠体内,不仅能防止由药物副作用引起的脑出血和脑水肿,还能保护神经细胞,遏制炎症细胞,从而缩小脑梗塞范围。这是在动物实验中首次证实“生长因子颗粒素蛋白前体”具有上述多种功能。

  “生长因子颗粒素蛋白前体”广泛存在于动物和植物组织中。研究人员指出,“生长因子颗粒素蛋白前体”得到实用化后,脑梗塞患者接受血栓溶解疗法的时间可以从发病后4个半小时延长到8小时内,能接受这种疗法的患者人数将成倍增加,治疗效果也将更加明显。

  链接

  八旬老人中风后抑郁发作

  今年2月份,神经内科住进了84岁高龄的刘爷爷。其实刘爷爷已经不是第一次“光临”神经内科了,早在一年前,他已经因“脑梗塞,脑梗塞后遗症,继发性癫痫”入住神经内科。而此次刘爷爷住院的原因是“食欲不佳2周,不想进食,伴发作性气促”。这一次医生的诊断里除了脑梗塞后遗症、肺部感染,还多了一项—抑郁发作。

  老爷子入院后不爱说话,更不会与人交流,甚至没有正儿八经吃过一顿饭,勉强吃进去的也会吐出来。他的营养摄入极差,血生化中白蛋白只有24.2L ,糟糕的低蛋白血症,让三线抗生素都没能拦住肺部感染的进展。医生家属都想尽了办法:鼻饲流质,输白蛋白针,尽管如此,刘爷爷的全身营养状况仍旧极差,人也开始浮肿,终,老爷子因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抢救无效离开了人世。

  在神经内科工作,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对此,家属也很难理解,住院时好好的,为什么“越治越重”了。其实是我们对卒中病人的心理健康了解和关心得太少,以致悲剧的发生。

  急性脑梗塞由于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高死亡率等特点,病人常合并卒中后忧郁,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情绪忧郁及焦虑状态,重者可伴有睡眠障碍,严重影响康复及生活质量,也增加了病人脑梗死复发的风险。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