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 > 百科 > 内容

“路遥刺激我写出《白鹿原》”

2019-03-10 00:00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蒙多

“路遥刺激我写出《白鹿原》”

陈忠实。C FP资料图

路遥只用了10年就攀上文学高峰,他刺激我写出了《白鹿原》。

早逝的(路遥)已经逝去,活着的还在想着文学,文学这个魔鬼呀!

——陈忠实

4月29日晨7:40左右,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陈忠实于西安西京医院去世,享年74岁。

消息传出之后,文学界、学术界和广大读者纷纷发文悼念这位著名作家、文友眼里朴素耿直的“关中汉子”。著名作家冯骥才发唁电表示:“忠实的成就代表着当代文学的高峰,为人纯正令人尊敬。然忠实的作品一定比他的生命长久,这正是所有作家最期待的。忠实自管潇洒而去,沉雄深厚的《白鹿原》必定永放光彩。”

赵树理小说引他走上文学路

陈忠实1942年出生于陕西西安市灞桥区西蒋村。1962年高中毕业,做过乡村小学、中学教师和区、乡干部。1965年初发表散文处女作,1982年调入陕西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笔耕生涯逾50年。

1993年6月,陈忠实的首部长篇小说《白鹿原》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人文社编辑眼里的“石破天惊”之作,“描述渭河平原近现代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获得了文学界极高的赞誉。

半年前,陈忠实曾在《四川日报》撰文回忆自己的文学生涯。他出生在世代农耕之家,中学前尚不知何为“作家”和“文学”。初中时,陈忠实读到了赵树理的小说《三里湾》,如懵懂学童偶然踏入崭新天地,视界豁然开朗。他读遍当时赵树理出版的小说,还在作文课上小试身手,写下了生平第一篇小说《桃源风波》。陈忠实说:“我的所有幸和不幸都是从这里开始的。”

高考落第,陈忠实没有像别的农家孩子那样回家种田,而是选择了一条看似不可能的道路:文学创作。

路遥异军突起刺激了他

“陈忠实当年没有考上大学,就去听大学里面的讲座,有一次听到一个人在讲散文,他发现这个人和自己年龄相差无几,这成为激励陈忠实写作、奋斗的动力。这个人就是肖云儒。”陈忠实的老友、文学批评家肖云儒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说。

陈忠实的第一篇散文《夜过流沙沟》1965年初刊载在《西安晚报》的副刊上。这篇文字,让他破除了自卑,确信自己“能够向社会发出自己哪怕十分微不足道的声音了”。

他的文学创作以散文始,接着便是数量庞大且精彩纷呈的短篇和中篇。“小屋里就我一个人。稿纸摊开了,我正在写作中的那部小说里的人物,幽灵似的飘忽而至,拥进房间。我可以看见他们熟悉的面孔,发现她换了一件新衣,发式也变了,可以闻到他身上那股刺鼻的旱烟味儿。我和他们亲密无间,情同手足。”

路遥、陈忠实、贾平凹被称为“陕军团”的三剑客。陈忠实后来表示,他的写作曾深受路遥的影响。陕西作家马治权告诉南都记者,路遥进作协时,陈忠实已经写了100多万字的作品。但路遥以《平凡的世界》如一匹黑马异军突起,让陈忠实黯淡无光。

“他出来散步,常常有人问他:‘老师,路遥怎么找?’陈忠实感觉天下人只知路遥而不知陈忠实,他写了100多万字却成了一个指路的。”马治权说。在强烈的压力下,陈忠实回到了家乡灞桥,沉寂五年,终于著成不朽巨制———《白鹿原》。

陈忠实曾说:“路遥只用了10年就攀上文学高峰,他刺激我写出了《白鹿原》。”虽然路遥在第一回合胜出,陈忠实毕竟《白鹿原》赢得了第二回合。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付如初告诉南都记者,路遥去世后不久,陈忠实曾在给友人的信中说:“早逝的已经逝去,活着的还在想着文学,文学这个魔鬼呀!”

回家乡老宅子5年“磨”一书

写作《白鹿原》时,陈忠实住在家乡的老宅子里。“高兴的时候就找人下棋,不高兴的时候就抽烟,有时候写得很艰苦,一个字也写不出来,有时候写得思绪顺畅万马奔腾。”马治权告诉南都记者。

《白鹿原》完稿之后,陈忠实把稿子打出来,对他老婆说:“我五年就写出来这么一堆东西,现在把它抱到西安去。如果打响了,让你们娘儿俩到西安去,过城市生活。打不响一把火烧了!回来和你养鸡。”有一点“风萧萧兮易水寒”的苍凉感。

然而,《白鹿原》确实一炮打响。时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的何启治还记得当时人文社的编辑们看完书稿,给的评语是四个字———“石破天惊”。

陈忠实曾经收到石家庄一位从医读者的信件,信上说:“我读了《白鹿原》,现在写信给你,我不知道你是否还活着。我觉得写《白鹿原》的人不死也得吐血。”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