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月27日电 题:探访麻风村:致敬“孤岛”上的麻风病人
中新网记者 王祖敏
经过盘旋崎岖的山路,汽车艰难驶进黔东南大山腹地,一个山清水秀的村庄,在袅袅氤氲的笼罩下,显出水墨画般的轮廓。
位于黔东南大山腹地的麻风村。 王祖敏 摄尽管已是隆冬时节,这个依山而建的村落依然满眼葱绿。具有浓郁苗族侗族特色且年代感十足的破旧木屋,以及偶尔传来的牛鸣狗吠和孩童嬉笑声,更让人恍入世外桃源。
是的,这儿正是一个曾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只是它还有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名字:麻风村。
现代社会的“孤岛”
“麻风”,是一个在全球延续几千年的古老病症。因为早期不解病因,病发后具有较强传染性,很多病人又面目狰狞、手足畸残,麻风被认为是天降惩戒,患者曾长期被妖魔化、邪恶化。时至今日,很多人依然“谈麻色变”。
经由世界卫生组织确立,每年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为“世界防治麻风病日”。在第66届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暨第32届中国麻风节来临之际,中新网记者随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麻风病救助项目组探访了位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麻风村。
30多年来一直从事麻风防治和科研工作的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副会长潘春枝是此次探访团队的专家。她介绍说,有史以来,麻风病都是作为一种“不祥物”般的存在。在上个世纪30-40年代的旧中国,麻风患者惨遭活埋、水淹、焚烧的例子曾屡见不鲜。麻风患者因惧怕迫害,只能远离家人,自行遁入深山荒野栖身。
在第66届“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来临之前,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组织探访贵州麻风村。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供图 摄国内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麻风村当属“上柏麻风农场”,它隶属英国圣公会1887年创办的杭州广济麻风病院,1949年12月在浙江省武康县上柏乡建成麻风村。
新中国成立后,提出择定适当地点筹设麻风院、村,自此,麻风患者开始有了自己的“家园”。至2014年底全国尚有麻风院村593处,住有17566人,其中治愈留住者10850名,现症病人271名。
“麻风村是我国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隔离收容传染性麻风病人的主要形式,是集隔离、治疗、生产、生活为一体的组织机构,它可以严格控制传染和规则治疗,形成了中国独特的乡村自治组织。”潘春枝说。
但对于外界而言,一个麻风病人尚且避之不及,病人云集的麻风村更成涉足禁区。加上绝大多数麻风村都地处偏远山区,交通极其不便,使得麻风村几乎成为现代社会中与世隔绝的“孤岛”。
没文化的好“村长”
贵州山区素有“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之说。麻风村里的一块不大的平地,便成了“村委会”的主要活动场所。
事实上,如今这个麻风村已不是行政意义上的村子,它已成为邻近大村的一个生产小组。但几十年沿袭下来的习惯称谓使得它得以以“村”存在,高文伟(化名)的“村长”之“职”也顺理成章地延续下来,成为这个拥有20户、76个村民的麻风村管理者。
高文伟在麻风村里出生长大。其父年轻时在得知身患麻风病后,从异乡逃到此地,并在这儿遇到了同样是麻风患者的他母亲。如今他的父母都已去世,但已48岁的他从未染病。
薛大爷端着茶碗的手严重变形。 王祖敏 摄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国美回应央视315晚会曝光问题:将严查违规...
通讯:在这里,霍金的乐观幽默依旧留在人们心中--- 霍金享年76岁,伯吉斯的父亲2011...
色香味俱全是一道美味菜肴具备的特征,而作为食材或者说种子的黑皮花生却俨然已经具备了...
成人烫发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但有部分妈妈竟然给小孩也跟一下潮流——烫发。现在大家都追...
发病没那么“突然”,脑溢血有6大征兆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脑溢血这种心脑血管疾病,它发病...
央视2016年315晚会今日举行,晚会曝光了网购刷单内幕。央视315记者在淘宝上开了一个卖面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