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 > 百科 > 内容

一位伪科幻作家的生死观

2019-06-19 13:37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蒙多

一位伪科幻作家的生死观

《上帝保佑你,死亡医生》,(美)库尔特·冯尼古特著,谭笑译,河南大学出版社2017年3月版,32 .00元。

一位伪科幻作家的生死观

《闹剧,或者不再寂寞》,(美)库尔特·冯尼古特著,王知夏译,河南大学出版社2017年3月版,40 .00元。

朱白 编辑,广州

如果想要有效地进入库尔特·冯尼古特的作品,应该首先知道,“唾弃”和“生死”是两把重要的钥匙。关于“唾弃”,你可以在他的随笔集《没有国家的人》和新出版的这部长篇小说《闹剧,或者不再寂寞》中找到,他的“唾弃”更多来自于日积月累的厌倦和不满,而厌倦正是进入下一个“生死”关键词的主要情绪。

作为美国黑色幽默鼻祖级作家,冯尼古特有着他那一代作家惯有的末世感,只不过冯尼古特相比约瑟夫·海勒或者托马斯·品钦,更显决绝、不留一丝希望。关于“生死”,恐怕没有一位作家会比冯尼古特更为热衷谈论和悲观对待的了。《上帝保佑你,死亡医生》中,冯尼古特尝试杜撰了21种濒临死亡的体验,开启并进入了所谓“通往珍珠门的蓝色隧道”。冯尼古特以记者身份采访了死去的独裁者、爵士、文豪、科学家等等,在生死之间架起了一座虚幻的桥梁,生的人可以窥视死了的世界,而死者又可以回望一下那个已经被自己远离的世界。

毫无疑问,这样的设定已经是黑色幽默中经典的架构,荒诞会在生者和死者之间通过扭曲的态度,形成一个巨大的情绪。有人说冯尼古特是在虚构一部沉思录,但实际上他没兴趣给读者或者后人提供什么有效的指引,他只是想借机表达他那一贯的厌世情绪而已。死者也没个死者该有的样子,除了插科打诨,就是深深的绝望。与其说冯尼古特是在挑衅这个固有刻板的世界,不如说正是这个对他造成伤害的世界,一直在被他不遗余力地唾弃。

《上帝保佑你,死亡医生》并不难进入,如果想要更加宽裕地理解冯尼古特的厌世哲学,可以配合着《没有国家的人》来看,晚年的冯尼古特更加犀利和直接。倒是另外一本也是新出版的《闹剧,或者不再寂寞》更值得有心者细细揣摩。在这部精练的长篇小说中,冯尼古特虚构了一位美国末代总统威尔伯,他曾是天才孪生姐弟中的那个弟弟,也是眼睁睁看着自己姐姐被遗弃的得志中年,作为美国最后一位总统,他带着他的美国走向了毁灭。

这是一个看上去既虚妄又大胆的虚构故事,但在冯尼古特那里,这些存在显得荒诞而合理,人类在加速自己文明进程的同时,也势必在加速自己走向固定周期的末端。在这个冯尼古特四十年前构建的世界里,地球陷入了重力失控的局面,这也是冯尼古特解释古埃及人可以将巨大的石块在没有机械帮助的情况下砌成金字塔的原因。地球因为重力失控而即将毁灭,而冯尼古特要展示的正是人类在这最后时刻的种种表演和情绪的释放。冯尼古特说:“古代肯定有某段时间的重力很弱,以至于人们可以用巨大的石块玩掷骰子……重力随时都有可能再次变得起伏不定,就像风和冷热,暴雪和骤雨。”通过重力失控,让人类陷入到了一个必须要重建的精神世界中。而这种重建,在这些所描述的当事人来看,与其说是抵抗,不如说是尽量地让每一个人死得有尊严和舒服一点。

作为最后一任也是灾难中的美国总统,威尔伯自然没有什么好办法,他也没打算带领他的人民奋起,反而是在不断的内战中做出了一个又一个的荒唐决策。比如威尔伯发明了一种新的划分人的办法,即在姓名中甲加一个名字,全国人一起抽签,抽到同样名字的就是亲人和族人。于是美国人的名字中间多了无数个“水仙”、“大梭鱼-13”、“花生”、“草莓-4”等奇奇怪怪的名称。人们可以重新选择自己的父母兄弟,以此开始了一场洗牌和重新设定的精神运动。

《上帝保佑你,死亡医生》和《闹剧,或者不再寂寞》从创作时间上,相差二十多年,但它们都相当紧凑地执行了这位“想成为著名悲观主义者”(库尔特·冯尼古特的儿子马克·冯尼古特的原话)的理念,在世界观和价值观上,并没有太大差别。对于绝望这件事本身,冯尼古特从来都是不依不饶。相对来说,《上帝保佑你,死亡医生》作为冯尼古特晚年出版的作品,不但早就没有了他当年的劲头,即便嘲讽,他也没了力气,也好像对于形式没有了心气,他用了一种相对极简的叙事风格,不再绕圈子,直截了当地让人看到了他眼中的世界。艾萨克·牛顿、克拉伦斯·达罗、詹姆斯·厄尔·雷、尤金·戴布斯、约翰·布朗、阿道尔夫·希特勒、威廉·莎士比亚、基尔戈·特鲁特……这些大名鼎鼎或者改写人类历史的人物,一股脑地进入到冯尼古特的图景之中,他对于篡改历史或者还原什么真相都没什么兴趣,他只是利用这些先进或者罪恶的人,来填补他的“生死观”。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