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 > 百科 > 内容

坚守麻风病康复点21年李云华:哪怕只剩一个病人,我也必须留下

2019-06-01 05:45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默克

原标题:“哪怕只剩一个病人,我也必须留下”

坚守麻风病康复点21年李云华:哪怕只剩一个病人,我也必须留下

  荣誉证书摆满一桌。

坚守麻风病康复点21年李云华:哪怕只剩一个病人,我也必须留下

  往自制的篮球筐投篮,是李云华唯一的业余爱好。

坚守麻风病康复点21年李云华:哪怕只剩一个病人,我也必须留下

  李云华为病人进行例行巡查。

坚守麻风病康复点21年李云华:哪怕只剩一个病人,我也必须留下

  李云华在钻研业务。

  今年41岁的李云华是广西百色人,1994年来到南安麻风病康复点,他用21年的坚守诠释了基层医务工作者的奉献。日前,李云华获评2015年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作为福建唯一一名进驻麻风病康复点的专职防治医生,21年来,李云华默默驻守在这个偏僻的小山坳,只回过广西老家6次。为了照顾麻风村几十号病人,李云华往返在40公里崎岖山道上,蹬坏了3辆自行车,骑坏了4部摩托车。

  为身体严重畸残、肢体溃烂的病号打针、换药和冲洗伤口,是他每天的工作

  7月2日上午,记者从南安市区出发,驱车10多公里到达柳城街道上都村,再绕过六七公里的盘山小路,颠簸近半小时后,只见一排排白墙黑瓦的房屋坐落在一处山坳里,这就是南安麻风病康复点。

  据南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戴艺锋介绍,经全市麻防工作者努力,1994年南安达到卫生部规定的基本消灭麻风病标准,患病率控制在1/100000内,但每年仍发现新麻风病人1例至3例。由于预防得当,目前新发麻风病人均采取社会治疗,留在康复点的都是1958年左右进来的老病号。

  “历年累计住在康复点的麻风病人140人,目前只有11人,年纪最大的86岁,最小的近60岁。”戴艺锋告诉记者,“李云华是我省唯一一名进驻麻风病康复点的专职防治医生,驻守在村里已经21年。”

  “麻风病人后遗症大多严重畸残,有的安装了假肢,有的手指不全,有的肢体溃烂流着脓血……因此打针、挂瓶、伤口冲洗、换药……是我每天都要做的事。一些麻风病人被家属遗弃,我还得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李云华说。

  听说记者来采访,86岁老病号林顺安走了过来。老林说,他得麻风病快40年了,前些年足部伤口溃烂,溃烂面一下子长了许多蛆。李医生发现后,一开始用高锰酸钾溶液冲洗,蛆没有被冲洗掉,还向组织深处钻。后来李医生就用血管钳, 把蛆一只一只地夹出来,前后用了三四天才将蛆清除干净,是李医生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73岁的病号杨永定只会说闽南语,他一边用手比画着,一边让身边的人向记者解释他的经历。“有一回,我的肢体多处溃疡不能自理,全身长满虱子,身上发出一股奇臭,没人愿意与我同住一个病房。”忆起往事,杨永定老人声音哽咽了起来,“李医生不仅没嫌弃我,还经常替我洗衣、洗头、擦身、理发。好几次帮我足部换药时,他都恶心地干呕,可是休息了一会,又戴上口罩继续干。这样精心治疗护理了三四个月,我肢体的创面才全部愈合。”

  离乡21年只回家6次,只因麻风病人需要他

  李云华1974年出生在广西百色市一个偏僻乡村,因为从小目睹村民缺医少药备受疾病折磨,他立志要当一名医生。初中毕业,李云华报考了广西百色卫生学校。

  1994年的一天,从百色卫校毕业不久的李云华,跟着亲戚来南安看望一位朋友。听说南安麻风病康复点正缺驻村医生,他决定去试一试。

  李云华找到了当时分管麻风病防治工作的南安市皮肤病防治院,答应院负责人先干一年。然而,第一天进入康复点,他就被震惊了,眼前的病人不是肢残、歪嘴、凸眼,就是身上流血、脚底流脓,非常可怖。

  “那一刻,我的内心瞬间升起一股怜悯之情,这些病人实在太可怜了。我既然答应了,就不能一走了之。哪怕只剩一个病人,我也必须留下。”李云华说。正是这朴素的念头,让李云华一直坚守到了今天。老医生们退休前,也非常尽职尽责,手把手地教他给康复病人换药、洗伤口。

  戴艺锋说,那时原来的老医生马上就要退休了,本地医生没人愿意去,没想到一个外地年轻小伙子却留了下来。在这个陌生的地方,李云华没有同事,没有亲人,只有常人无法想象的冷清和艰辛。而他在康复点所做的一切,已远超一个医生的职责。比如,麻风病人手脚畸残行动不便,李云华就外出帮他们买日用品;碰到刮台风下大雨时,李云华三更半夜起床,拿着手电筒查看病房;对于那些被家属遗弃的病人,李云华就像亲人一样,常常找他们谈心;有些患病的老人去世了家属没来,李云华就给老人擦身穿衣,披麻戴孝办丧事……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