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 > 百科 > 内容

南安:人民的好医生李云华 24年坚守麻风病康复点(图)

2019-05-29 23:13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阿狸

1994年初,20岁的广西小伙李云华刚从卫校毕业不久,一次随亲戚到南安看望一位朋友,听闻南安麻风病人康复点正缺驻村医生,他决定去试一试。没想到这么一试,他便在康复点安了家,以麻风病人为伴,默默驻守了24年。他不仅帮助病人治疗、康复,还照顾病人生活上的方方面面。24年间,因无法放心病人,他只回过广西老家7次。同时,附近村民有个头疼脑热,也来找他看病,他早已成为周边村民心里最贴心的医生

南安:人民的好医生李云华 24年坚守麻风病康复点(图)

李云华常常与麻风病人谈心交流

全面贴心照料 病人把他当亲人

南安市柳城街道上都村麻风村是福建省唯一的麻风病康复点。前年一个冬天的夜晚,冬雨携寒风撞击着病房的窗玻璃。迷迷糊糊中,老潘听到窗外有一些不一样的声响。他起身穿好衣服,撑伞走到屋外,赫然看到70多岁患有精神疾病的胡阿婆竟爬到树下,淋着雨瑟瑟发抖。他一惊,立即回屋里拨打李云华的电话。很快,李云华冒雨赶来。两人一边劝一边“搬”,将胡阿婆送到屋内。

说起这段往事,老潘记忆犹新。老潘早在李云华入驻康复点前,便是这里的一名病人。他口中的闽南语“李啊”、“李先”,是病人们对李云华的“爱称”。老潘告诉记者,“病人腿脚不方便,李啊会帮着买东西。对我们来说,他就是亲人。”

麻风病后遗症大多会导致畸残,有的手指不全,有的肢体溃烂流脓……因此打针、伤口冲洗、换药等,是李云华的日常工作。一些麻风病人被家属遗弃,他还会帮助他们解决衣食住行等各方面困难。

去年,胡阿婆的病情越来越严重。1958年进入康复点后,她一直生活在这里,没有成家,只有一名远房亲戚偶尔来看一看。到了后期,老人双腿无法行走,在床上躺了一整年,全是李云华在照顾,换衣、擦身、清洗、喂饭……直到老人去世,他又帮忙办了后事。

“他甚至买了理发工具,帮病人理发,关心病人生活上的点点滴滴。”南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戴艺锋说,李医生在康复点所做的一切,已远超一名医生的职责。

早年条件艰辛 拿着手电筒查房

采访中,李云华的妻子陈秀敏一直在厨房张罗着。1998年,经她父亲的朋友牵线,两人喜结良缘。“那时,他已经来驻村三四年,村里没有诊所,要看病得走3公里远,大家感冒发烧就来找他,大家都很信任他,我父亲也特别满意。”陈秀敏笑着说,婚后住在康复点,当时这里只有一座破房子。

陈秀敏所说的“破房子”,是一栋1958年建的泥土房。1994年刚驻点时,李云华独自一人在这里生活、办公,与39名麻风病人相伴。“当时最大的困难就是停电和路不通,有一个月甚至23天没电。”他说,每天早晚的查房是雷打不动的,一旦停电,他就拿着手电筒到病房。由于缺乏医疗设施,康复点所需的药品存放在南安市区的皮肤病防治院,他每隔一周得去取一次。土路难走,他蹬着自行车往返40公里崎岖山道,多年来已记不清蹬坏多少辆车。

2005年,一座小砖房挨着泥土房建起,他们才从已成危房的泥土房搬出;2008年,康复点周围也修了水泥路,他们的出行才更加便利。

为更好服务病人 自学成为全科医生

现在,康复点仅剩下8名病人,都是1958年左右进来的“老病号”,其中最老的已87岁,最小的也有53岁。但哪怕康复点只剩下1个病人,李云华都放心不下。因此,24年来,他只回过家乡7次。“一开始,父母并不支持,我每次都写信向他们解释,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请他们放心。”他说,现在手机等通讯工具便利,他便常给家里人打电话。

虽然麻风病人越来越少,他却并没有闲下来,因为周边村民早已把他认定为贴心的好医生。为了更好地服务村民,他从一名专科医生,“升级”为全科医生——2002年,他参加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以优良成绩毕业;2010年,他继续就读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获得本科学历。

“这么多年来,李医生把他的全身心都放在康复点的工作上,克服生活条件简陋等重重困难,始终关心、体贴病患,事事为病患着想,非常不容易。”戴艺锋说,“他无私奉献的精神和长年累月的坚持,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声 音

没有壮举却温暖人心

·南安市柳城街道党工委书记 黄少伟·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