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 > 百科 > 内容

克枯乡十年巨变掠影

2019-03-30 01:12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默克

地震十年,克枯重生。面对破碎的家园,克枯人民在肇庆的倾力帮助下,在废墟上重新站立起来。十年,彷如克枯乡前行的一个刻度,克枯人民从“站起来”迈向“富起来”,把满目疮痍的家园变成美丽的新农村,村民收入翻了两番,每一个见证克枯新生的人,都为这里的翻天覆地变化感到高兴。

吃水不忘挖井人。克枯人民心怀感恩,把肇庆人当作自己的“亲人”,誓言让两地的深厚情谊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我们都是肇庆人”

初到克枯乡,群众的热情程度让记者感到惊讶。每当得知记者来自肇庆时,几乎所有克枯乡人都会脱口而出一句:“谢 谢,谢 谢你们!”随后还会笑着补充一句:“我们都是肇庆人!”克枯乡克枯街居民袁世先便在记者向她作自我介绍时,一拍手掌,“哎呀”一声,惊喜地说:“巧了,我也是肇庆人!”

说话间,袁世先拿出了自己的身份证与户口本,用手指着住址栏上的“四川省汶川县克枯乡克枯街肇庆大道4号……”,笑着对记者说:“看,我也是住在肇庆的人,我也是肇庆人。”而袁世先的邻居闻言也拿来了自己的身份证和户口本向记者展示,笑着说:“我们都是肇庆人!”

从前的克枯乡“上傍危峰,下临恶浪”,一条像样的乡道都没有,甚至有人说“经过时若不仔细看甚至不会发现这里有个克枯乡”。肇庆援建组到来后,积极争取土地、资金,想方设法为克枯乡修筑了一条美丽平坦的乡道,方便居民出行,改善村居环境。克枯乡将其命名为“肇庆大道”,许多人的住址也随之更改。从此,克枯人的生命里便多了“肇庆”二字,虽未谋面,心向往之。

得知“亲人”归来 她拄着拐杖欢迎

5月10日上午10时,克枯乡广场前,羌族群众个个穿上节日的盛装,备着羌红和樱桃酒,等待着迎接远道而来的“亲人”。这批群众当中,光着一只脚、拄着拐杖向道路前方眺望的下庄村村民董秀琼显得格外扎眼。

10年前,在那场全国哀痛的特大地震中,江河呜咽,举国哀恸。当时董秀琼房屋尽塌,一切归零。在一筹莫展之际,肇庆援建组和克枯乡干部群众一起送来了温暖,为她建起了新家。尽管右脚因此前的车祸受伤未愈,但得知肇庆援建组的工作人员回访克枯乡,董秀琼仍坚持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来到村头,盼望着与“亲人”见上一面。

十年过去了,董秀琼几乎从不和邻里聊起当初那场地震,但地震来临时的情景仍清晰地印在她的脑海里。“那一刻天昏地暗,山倒房塌,当时心里就一个念头:完了。”对董秀琼来说,房子没了还不算最糟糕,揪心的是音讯隔绝——丈夫在威州县城打工,大女儿在映秀漩口中学读高中,小女儿在汶川中学念初中,路被阻断、电话打不出,他们究竟是否生还?想到这些,董秀琼几近绝望,每天都昏昏沉沉,却无法闭眼安睡。短短两周,她就瘦了十几斤。

好在消息相继传来,大女儿去了陕西复学,一个月后丈夫回家了,小女儿也见到了面。“最可怕的是一次余震来临,我亲眼看到对面山上巨石砸下来,一位年轻的武警被压在下面,走了……”董秀琼说到这里,停顿下来别过头去,轻轻抹了下眼角。

生活还在继续,一个个素昧平生的人来到了这里,鼓励着克枯人站起来,一起重建家园。董秀琼和丈夫也在原址上建起了新家,靠着种樱桃,两个孩子如今也都顺利毕业,在成都上班。

2年前,董秀琼在打工途中不幸遇到车祸,脚被压伤,一直需要依靠拐杖行走。“要不是你们,就不会有我们的今天。我要是不来,也太没良心了。”平时大门不出的她,得知肇庆援建队要来,早早向村民打听消息,这天还准时赶了过来,她还和村民专门准备一首歌曲表演《多谢了》,向远方的“亲人”表达谢意和祝福。

女孩回乡创业见证巨变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大地深处的一声巨响,位于汶川县城的桑坪中学地动山摇。当年在读初二的羌族女生陶羽娇一进校门,就看到眼前一片昏天暗地,砂石、墙土四落。在老师的指挥下,她和同学们一起在操场暂避,祈祷着这一切早点过去。

2015年,大学毕业后的陶羽娇放弃大城市的生活,选择回到汶川支援家乡建设。三年来,她做过快递等多种行业,最终在去年和朋友合伙在县城一隅开起了咖啡店,期待人生的更多可能。“现在政策挺好的,我们还申请了大学生创业贷款,日常月营业额也有1万元。”她说。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