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 > 百科 > 内容

马海德医生:海南永远铭记(2)

2019-03-20 21:03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默克

  范廉洁至今对当年海南地区的蚊子印象深刻,“我们睡在黎族同胞的茅屋中,又闷又热,蚊子又多,晚上虽然有蚊帐也防不住,一夜挥扇不止,直到下半夜两三点才能睡一会儿。”尽管休息不好,已经年近五旬的马海德,第二天一早和防治队的队员及学员们一样,同时起来开展工作。“他穿个背心短裤,脚上套双拖鞋,带领我们在一个村寨检查数日后,又转移到另一村寨,不知疲劳完全忘我地工作着。”范廉洁说。

  防治队的普查工作开展得细致又认真。范廉洁还记得,有一次防治队和学员们来到了深山之中的一个麻风村逐个为患者做检查,结果马海德发现其中有好几名叠瓦癣患者被误诊为麻风而留在了麻风村中。经确诊排除后,这几名患者对马海德医生连连道谢之后,高兴万分地离开麻风村回家去了。当时马海德就深有感触地说,‘多么需要有经验的医师来为麻风病防治工作服务啊!一次误诊,就可能断送人家的一生,甚至全家的幸福。”

  正是出于这种责任感和迫切感,马海德在平时的业务学习和体检过程中,对学员们的要求特别细致。“病历书写要仔细,体检时连一小片皮损或某些微小的体征都不能轻易放过。”马海德的这些教诲深印在王弗彬等每一个跟随上课与学习的学员们的脑海里。马海德在教学和医疗上的严格要求,使在防治队的每一个人都受到了教育。在短短的三个多月中,这15名年轻的海南学员学习到了许多以前在学校都学不到的知识与品格。防治队工作结束后,这15个人都留在了海南工作,分布在全岛各地,成为海南皮防战线上的一支骨干力量。

  情牵

  始终关心海南麻风病防治工作

  虽然结束了在海南的工作,随后又继续在国内其他地区开展性病和麻风病防治工作,但马海德对于海南防治工作的进展始终关心。

  1980年代,因健康原因,马海德曾几次前来海南三亚休养。虽然是在养病,可对于群众的健康问题,马海德始终关注。期间,在当地卫生部门的安排下,马海德曾与其他国际友人多次到鹿回头周围的黎村里,挨家挨户对当地村民的居住、用水、防病治病情况进行考察,还主动给黎族同胞检查身体。1984年,马海德又一次前来海南三亚疗养,疗养期间,马海德还在已在海南各市县皮防部门工作的学员的陪同下,到琼海、文昌、海口等地的麻风病医院看望麻风病人,指导工作。听说马老来了,学员李庆兰等特地赶到三亚与老师见面,畅叙20多年前的师生之情,“马海德老师很关心海南的麻风病防治工作情况,反复询问。他又再三要求我们坚持向社会灌输一个概念,即麻防工作最困难的问题是宣传工作,要向党政领导宣传,向医务人员、麻风病工作者、病人、群众宣传,把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的概念告诉给每一个人并让他们接受。”

  马海德有生之年最大的愿望就是看到中国消灭麻风病。为此晚年的他不顾自己身患癌症,一直顽强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息。马海德的夫人苏菲关于其丈夫的回忆文章中曾记录了这样一个片段:在病危的时刻,他还要求我为他读全国各地寄来的有关麻风的材料和信件。有一次,我念一封信给他听,是广东省一所麻风病院的患者联名写给他的,反映他们一个月只有12元生活费,天天吃白饭,连下菜的盐水都没有。我念完信以后抬头看见眼泪在他的眼圈里转,看得出他既伤心又气愤。他让我立即起草致广东省叶选平省长的一封信,请他妥善处理。这时他正发着高烧,用颤抖的手在信上签了名。其实此刻他的病情已经非常危急了。

  1988年10月3日,马海德在北京逝世,终年78岁。消息传来,李庆兰等人悲痛无比。直至今天,谈起恩师马海德,这批在海南皮防战线工作奋斗了一辈子的医者仍然抱着无限的崇敬,他们说,老师的品格、精神将永远活在我们每一个人心里。

  如今,马海德挂念的海南麻风防治工作已经颇有成效。“现在海南的麻风病患病率已由1965年的0.69‰降为如今的0.007‰,即10万人中只有0.7个患者,仅为当年的1%。”省皮肤病性病防治中心防治科科长许玉军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历史上由于卫生环境等原因,海南属于全国疫情高发地区,发病率、患病率均居全国前列,经过积极防治,麻风病如今得到有效控制,已实现基本控制流行的目标,“正是有了马海德医生,有了继承其理念的老一辈海南皮防工作者们,在几十年‘皮防’工作中坚持对海南全岛进行了细致的基层普查,大量地切断了传染源,才取得了今天这样的成绩。”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