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性 > 两性 > 内容

“瓷娃娃”夫妻的公益路

2019-03-12 17:15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蒙多

“瓷娃娃”夫妻的公益路


10月17日,康复中心,娜娜跟孙月学习轮椅的使用。

“瓷娃娃”夫妻的公益路


10月15日,9岁的梁娜娜来京接受康复治疗,孙月和张泽到北京西站接她。

“瓷娃娃”夫妻的公益路


9月25日,瓷娃娃中心办公室,孙月分享到挪威奥斯陆参加国际成骨不全症大会的见闻和收获。

“瓷娃娃”夫妻的公益路


10月13日傍晚,张泽在菜市场买完菜后,去孙月办公室楼下接她。张泽用三轮车拉着孙月会让她省些力气。

  10月15日,孙月和张泽夫妻来到北京西站的站台上,等待来自重庆的小女孩梁娜娜。他们与梁娜娜一样都是成骨不全患者,先天的基因突变导致了身体缺少Ⅰ型胶原,在童年骨头脆易骨折。

  孙月和张泽都是成骨不全患者中较为严重的类型,他们儿时经历过二十几次骨折,青春期以后才逐渐好转。相比之下,娜娜是个幸运的孩子,她受到孙月工作的“北京瓷娃娃罕见病关爱中心”资助,来到北京做康复治疗。

  一条自由的小鱼

  在瓷娃娃中心介绍的康复机构,娜娜坐上了一台小轮椅,她像有了翅膀的小鸟,第一次体会到自由行动的快乐。

  接下来的几天,娜娜在康复师的指导下锻炼,专业护具医生为她配了矫正背心,在瓷娃娃“小鱼儿”一日体验的活动中,娜娜学会了仰泳,像一条自由的小鱼。

  这是瓷娃娃中心为推动成骨不全人群康复而创立的新项目。瓷娃娃中心努力联合关注成骨不全症的医生、康复师、心理咨询师等,希望在综合照顾下,像娜娜一样的瓷娃娃可以尽早回归正常生活。

  两万分之一的相遇

  看到可爱的娜娜,张泽和孙月想起自己的童年。

  张泽出生在山西,原本是一个胖小子,一岁时开始骨折不断。孙月出生在辽宁,一岁被确诊为成骨不全,孙月的妈妈被告知,孩子只能活到10岁。

  儿时的张泽和孙月是优等生,但是,坐轮椅的孙月总会遇到各种问题,孙月的母亲一次次去教育局、去学校为女儿争取上学的机会,孙月也一路考上了大学。

  毕业后,孙月获得文学与心理学双学士学位,后来创办了自己的辅导机构,有一份不错的收入。

  张泽则是在小学快毕业考试时双腿骨折,从此辍学,开始经营一家小超市。

  2009年,张泽和孙月在残疾人交友网站上巧遇。成骨不全的发病率是两万分之一左右,这是两万分之一的相遇。共同的经历拉近了他们的距离,同样的善良独立让他们互相欣赏,张泽拄着双拐从山西来到辽宁,孙月准备了拿手的东北饺子。两人相爱了,如今已结婚八年。

  北漂转型职业公益

“瓷娃娃”夫妻的公益路


10月24日,孙月与外国康复专家探讨水中康复活动的细节。

“瓷娃娃”夫妻的公益路


10月14日,孙月和张泽在图书馆看书。他们每周末都会在图书馆看一天书。

“瓷娃娃”夫妻的公益路


10月13日,张泽把周一到周五每天三餐要做的菜谱贴在墙上。

  如果没有2011年的瓷娃娃全国病友大会,张泽和孙月的小日子依然会继续。

  在瓷娃娃大会上,他们遇到了一百多个来自全国各地的病友,很多病友因为身体和环境的原因没上过学,也很难找工作。

  孙月和张泽回到家乡以后,把与瓷娃娃相关的期刊送到了市图书馆,他们希望可以让更多的病友认识彼此。

  2014年,孙月加入瓷娃娃中心,开始了职业公益人之路。在北京,他们与两位瓷娃娃病友一起合租,四个人亲如家人。

  今年,孙月开始担任瓷娃娃中心的负责人,工作更加忙碌,推动早期确诊,抓住五岁前的黄金康复期;联合多学科综合专家团队为病友家庭提供方案;通过与大学、医院的合作为医保和教育政策的保障提供意见和数据支持……

  几年里,张泽和孙月认识了很多病友和家长,他们成为生命中相伴的挚友。他们希望更多人可以了解瓷娃娃病友们真实的生活,一起推动一个更加包容美好的明天。

  采写/摄影 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