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性 > 两性 > 内容

传教士利玛窦逝世400周年 中国四地举行巡回展纪念

2019-06-10 15:02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默克

“利玛窦——明末中西科技文化交流的使者”巡回展遍及北京、上海、南京和澳门。图为在上海博物馆开幕剪彩。(图:首都博物馆)

“利玛窦——明末中西科技文化交流的使者”巡回展遍及北京、上海、南京和澳门。图为在上海博物馆开幕剪彩。(图:首都博物馆)

在上海博物馆的开幕仪式上,很多中国人对展览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图:首都博物馆)

在上海博物馆的开幕仪式上,很多中国人对展览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图:首都博物馆)

图为展览中一个利玛窦的画像,利玛窦去世时 他的弟子所绘,这是有明确记载 的第一幅由中国人绘制的油画 (图:首都博物馆)

图为展览中一个利玛窦的画像,利玛窦去世时 他的弟子所绘,这是有明确记载 的第一幅由中国人绘制的油画 (图:首都博物馆)

今年5月11日,是著名的耶稣会传教士、“西学东渐”第一人利玛窦逝世400周年,1610年5月11日,他在北京安息主怀。为了纪念他对中西文化交流等作出的深远贡献,“利玛窦——明末中西科技文化交流的使者”巡回纪念展在结束北京之行后,现正在上海顺利举行,5月23日之后还将赴南京和澳门继续展出。

此次巡回展是由意大利马尔凯大区政府与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合作举行的。继首都博物馆展出之后,4月2日下午该展出再次在上海博物馆隆重开幕,展品共计113(组),这些文物来自于中国上海博物馆、首都博物、南京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和罗马、马切拉塔、热那亚等地的数十家博物馆和图书馆。

此次的展览是以利玛窦的一生为脉络,从他的出生、教育和加入耶稣会的过程、到远航,再到踏上中国大地之后留在各个城市的足迹,期望把他的心路历程较为完整的展现在今天的观众面前。

展览会以实物、图片和文字三者密切结合的方式进行,按照利玛窦的生平布置展现,共分12个部分,除了利玛窦本身所著的书籍、以及日常用品之外,此次展览还陈立了利玛窦时期在文艺复兴思潮影响下代表性的西方艺术,其中不乏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大师的杰作,如拉斐尔的《永恒与天使》,提香的《菲立普二世像》、洛伦佐·洛托的《力量与不幸之战》等,而三幅17世纪根据拉斐尔手稿制作的巨型挂毯亦尤为珍贵。

展览结尾有两幅重要的绘画,展览结尾有两幅重要绘画:一是明末清初的大画家项圣谟所画的赞美友谊的《尚友图轴》,正是与中国文人的友谊帮助利玛窦实现他的事业;另外一幅很特别的是首次展出的一幅利玛窦的画像,这是利玛窦去世时他的弟子游文辉所绘,这是有明确记载的第一幅由中国人绘制的油画。该画像在利玛窦死后带回罗马,保存于罗马的耶稣会总部耶稣教堂。图中利玛窦身穿中国士人的服装饰。400年后,这幅画像首次再次回到中国“省亲”,颇为引人注目。

利玛窦,是一名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的传教士,他在1538年沿着达·伽马开辟的航线前往印度,开始了他的远东传教之旅,5年后踏上澳门土地学习汉语和中国风俗。从此,他把自己的后半生交给了中国,行程路线贯穿南北,最终在北京安息主怀。

他是传播天主教传入中国的先锋之一。在他到中国来的时候,传教士遭到了中国朝廷和民众的排挤,无法进入内陆;沙勿略在客死澳门前感叹说:“磐石啊,什么时候才能撬开。”前车之鉴使得利玛窦在中国做事分外谨慎。经过观察,他决定和儒生士大夫们交往,成功进入中国社会。

利玛窦对中华文明充满敬意,他是第一个能够阅读《尚书》、《周易》等中国经典因而能够深入理解中国文化的西方人。他号西泰,是第一个变西文姓名为中文姓名的人,且藉着文化交流、自然科学等各种方式更好的把福音传给中国人,带领当时著名的士大夫徐光启等人成为基督徒。

传教的同时带来了欧洲的数学、天文、地理等科学知识,使明朝士大夫得以了解欧洲的哲学宗教、精密器械以及绘画艺术,能够放眼观察和认识西方世界,是“西学东渐”第一人。同时他还翻译中国典籍,向欧洲传播中国文化。

公元1610年,明万历三十八年,北京阜成门附近的耶稣会士府邸内,58岁的利玛窦用尽最后的一丝力气,对另一名传教士熊三拔嘱咐了最后遗言:“我利玛窦远离故土,跋涉万里,来到中华,死而无憾矣!希望能把我和徐保禄(徐光启)合译的书籍完成,改变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