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性 > 两性 > 内容

淞沪会战最后一幕:佘山之役最血腥 传教士见证游击战(3)

2019-06-04 17:49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蒙多

  当时,街上巡逻的日本士兵随身带着小本子,在哪家看到了漂亮姑娘,就把这户人家的住址记下来,轮休时就来“光顾”,有时干脆破门而入,甚至威胁“如果不把姑娘交出来就杀光全家”。一些家庭因此而惨遭灭门。不久,漂亮的女孩们便学会在出门前换上破旧衣服,在脸上涂抹泥巴,有的则索性不再出门。

  当时,国际各大新闻媒体在报道中经常直指日军痛处:只有大城市、城镇,以及之间的交通要道才能称得上是被日军占领的地方。

  周边农村虽然面积不小,但到处都埋伏着中国的游击队,一旦落入他们手中,任何一支日军小分队都在劫难逃。当时国际媒体记录,以松江为中心,以上海、南京、杭州为界的长三角地带,活跃着三十万支有组织的游击队伍。

  大多数游击队员都是正规军出身,日军包围下,他们扔下军装,乔装成农民往乡下跑才能脱身。还有一些游击队员常年在此活动,日本人占领松江后,他们扛枪打游击游刃有余。游击队里还有一些来自正规军的军官和爆破专家,负责组织队伍训练。

  松江游击队的主要任务是破坏火车,每一次破坏行动都经过精心策划。在上海及周边,密布了许多游击队相关机构和联络点,甚至延伸到日军指挥部会议室。因此,游击队总能打探到何时有搭载日军高级军官或肩负其他重要任务的火车经过。沪杭铁路沿线的破坏行动,通常在松江西边几公里处进行。游击队很少用炸弹,因为火药非常稀缺。他们主要派一名游击队员爬上铁轨,把轨道上的一颗钉子撬出一定高度,几分钟后,日军的铁道检验员再过来也发现不了异常。等火车驶来,因为钉子松动,火车翻倒在路堤上。

  对游击队忍无可忍后,抓狂的日军开始新一轮“大扫荡”。每隔几个月,日军就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展开扫荡,时间虽然不长,但手段十分残忍,杀害手无寸铁的农民。在日本人看来,游击队员和农民没什么两样。日军判定一个人是不是游击队员,标准各式各样。比如一名苏州传教士的厨师,回乡探亲时恰好碰上日本人扫荡村子,结果就因为穿了一双皮鞋被误认为是游击队员,遭到日军射杀。

  游击队一直活跃在日占区边缘,区域延伸到嘉兴和杭州湾,日本人一直惴惴不安。半夜枪声响起,哨兵们提高警惕,日军从沉睡中清醒过来,子弹上膛,一通乱打,但根本打不到一个游击队员。之后传言四起,说成百上千的游击队员乔装混进城中,准备袭击日军大本营。战战兢兢的日军颁布戒严令,要求街上每个行人出示“通行证”。在步惠廉的记忆里,日军只会给符合条件的中国公民发放通行证,不过早已被游击队巧妙地拿去大批量复制。那时,一旦有谁不幸忘带了通行证,就被日军无情射杀。

  一天晚上,步惠廉正准备就寝,一枚炮弹突然从传教会楼上呼啸而过,炮弹一枚接着一枚,伴着阵阵枪声,距离步惠廉不足两公里远。不一会儿,恢复寂静。第二天,有位老伯伯告诉步惠廉,“昨晚,几个农民过鬼节,在北边游街,正巧遇上小日本,他们以为提灯笼的人是游击队的,就从火车站那边开了枪”。

  “放心,没人受伤,”老伯伯补充道,“不过这倒是个浪费小日本弹药的好方法。”几周后,炮弹又从传教会楼上飞过。第二天,日军巡逻队气愤地发现,炮弹打中的不过是竹竿上挂的一排灯笼。

  这是一段用铁与血铸成的历史,记载着我们的苦难,也铭刻了我们的尊严。

  牢记战争,追求和平;勿忘历史,面向未来。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