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性 > 两性 > 内容

解剖学明清时由传教士传入中国 用中医语言叙述(2)

2019-03-18 04:35来源:互联网关注:作者:默克

  关于《人身图说》的作者,在徐家汇藏书楼的抄本中前面文字部分,署名为罗雅谷。其后的《人身图说五脏躯壳图形》署名为远西耶稣会士罗雅谷译述,同会龙华民、邓玉函。这三个人,皆为明清之际来华的耶稣会传教士。他们在撰写《人身图说》的过程中,为什么会加入中医里对于穴位以及治疗方法的内容?这跟当时的话语权有关。明清之际,在中国的医学中,掌握话语权的是中国医学。因此,为了让中国人更容易接受,以更“中国化”的方式进行叙述应该是更好的选择。虽然耶稣会士们对中医有了一点了解,但是从《人身图说》中对于中医的引用内容可以看出,这些了解还是非常肤浅的。所以,在描述人体结构时,他们采用了中西融合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对于毫无西方医学背景的中国人而言,无疑是不中不西,不伦不类的。

  清代著名医家王学权在他的《重庆堂随笔》中,先肯定了西方解剖生理学的精细,接着又谈到:“愚谓人与动物皆以气成形。经云: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如革囊盛水而不漏。其活时之元府已无可验。故有形之死质可睹,无形之功用不可睹也。纵精思研究,断不能如《西游记》所说,钻入人腹,周行脏腑经络,尽悉其所以然,而后出以著书。不过批郤导窾,推测其所当然而已。故其所著《人身说概》、《人身图说》等书虽有发明,足补华人所未逮,然不免穿凿之弊,信其可信,阙其可疑,是皮里春秋读法也。”可见,这个时期的中国医家认为,《人身图说》等书虽然可以补中国医学里没有的部分,但是有“穿凿之弊”,不过是“批郤导窾,推测其所当然”而已。

  在中医占有话语权的时代,耶稣会士借鉴中医的名称来向中国人介绍西方的解剖生理学,是十分自然的事情。然而事与愿违,这种方式也导致了这个时期传入中国的西方生理学,并没有对国人产生什么影响。

解剖学明清时由传教士传入中国 用中医语言叙述

版权声明:除注明外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